[发明专利]力车胎内胎胎条对接模板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6879.3 | 申请日: | 200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1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吴永铭;屈科;颜栋;叶民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勇 |
主分类号: | B29D30/08 | 分类号: | B29D30/08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存海 |
地址: | 271500山东省东平县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胎 内胎 对接 模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行业力车胎内胎胎条对接用模具。
背景技术
在力车胎内胎的生产过程中,在将中空内胎胎条截取到规定尺寸后,需要将两端对接以形成环状内胎。目前,该行业普遍采用的对接模具均由相互对合的上模板和下模板组成,单一上模板或下模板的型式又由左右并列并形成一体的钢制刚性模板块和橡胶制弹性模板块组成。该模具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由于在对接状态钢制刚性模板块直接作用于胎条,常导致对接处的胎条原料产生强制性的朝对接处反方向流动,造成对接处胎条出现压痕、变薄,最终导致硫化成型后的内胎在对接处强度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力车胎内胎胎条对接模板,它能有效地克服现有力车胎内胎胎条对接模板在上下模板对合时出现的在对接处易出现胎条原料朝对接处反方向流动、最终导致成型内胎在对接处强度降低的弊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力车胎内胎胎条对接模板,具有钢制刚性模板块和橡胶制弹性模板块,所述橡胶制弹性模板块的上端面向钢制刚性模板块的上端面延伸并形成0.8-1.2mm的覆盖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是:所述覆盖层由钢制刚性模板块的外边缘朝向橡胶制弹性模板块外边缘方向形成5°以下的仰角。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方案是:所述覆盖层由钢制刚性模板块的外边缘朝向橡胶制弹性模板块外边缘方向形成3-4°的仰角。
本发明由于将橡胶制弹性模板块的上端面向钢制刚性模板块的上端面延伸并形成0.8-1.2mm的覆盖层,因此,本发明形成的上下模板对合时,胎条与上下模板面的接触呈现为全表面均匀摩擦且具有弹性的接触,抑制了对接处胎条原料朝对接处反方向的流动,消除了对接处胎条与上下模板面间的刚性压痕,确保了对接处胎条的厚度,进一步保证了内胎硫化成型后在对接处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力车胎内胎胎条对接模板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力车胎内胎胎条对接模板的结构原理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力车胎内胎胎条对接模板的结构,由左右并列并形成一体的钢制刚性模板块和橡胶制弹性模板块组成。
图2示出了本发明力车胎内胎胎条对接模板的结构,钢制刚性模板块2与橡胶制弹性模板块1左右并列并形成一体,橡胶制弹性模板块1的上端面向钢制刚性模板块2的上端面延伸并形成0.8-1.2mm的覆盖层,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覆盖层由钢制刚性模板块2的外边缘朝橡胶制弹性模板块1外边缘方向形成5°以下的仰角α,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覆盖层由钢制刚性模板块2的外边缘朝向橡胶制弹性模板块1外边缘方向形成3-4°的仰角α。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对胎条端部热切后,将两个端头分别伸入由本发明制作的各自的上下模板之间,两组上下模板靠拢对合挤压使胎条的两个端头粘结在一起,然后开模,再将挤压成型的生胎环送入硫化机硫化形成内胎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勇,未经李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68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