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流向转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6558.3 | 申请日: | 200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4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冀丽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9/00 | 分类号: | F16L39/0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玉峰 |
地址: | 261061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流向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管件,尤其是涉及一种调整液体流向的液体流向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液体的输送多采用管道输送的方式,尤其如液压器件上液压媒质、发动机上的油类等输送,并且在对上述液体进行输送时,对于不同流向或不同液体的输送,则多采用通过液路控制阀控制输送管内液体的不同输送方向以及不同液体的在不同时间的输送、或采用分别设有的多根不同输送管进行输送的两种输送方式来实现,上述两种液体输送方式中,采用通过液路控制阀控制输送管内液体的不同输送方向以及不同液体的在不同时间的输送,使得管路中在同时间只能实现单方向式的一种流向的输送或一种液体的输送,而采用不同输送管来实现液体不同流向输送方式,则管件繁多,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尤其是对于相互连接的结构紧密机件之间的液体供应和回流同时进行时,如发动机上用于连接安装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时,结构复杂,不易安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能同时实现液体不同流向或不同液体独立输送的液体流向转换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液体流向转换装置,包括基体,所述的基体两侧分别密封连接有第一转换管和第二转换管,所述基体位于第一转换管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连通第二转换管的第二转换管连通孔,所述基体位于第二转换管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连通第一转换管的第一转换管连通孔。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基体两侧表面分别设有环状凹陷,所述第一转换管连通孔和第二转换管连通孔分别位于两环状凹陷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第一转换管和第二转换管的管腔具有共同的中心线。
上述技术方案的液体流向转换装置,由于是采用了在液体流向转换装置,包括基体,在基体两侧分别密封连接有第一转换管和第二转换管,基体位于第一转换管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连通第二转换管的第二转换管连通孔,基体位于第二转换管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连通第一转换管的第一转换管连通孔,通过在基体上设有的两转换管以及设有分别与两转换管连通的连通孔方式,将基体上的油道分为两个不同的通道,这样在不同的通道内两种液体或两股液体同时独立流动,实现在管道内液体输送时两种流向的转换调整或两种液体的独立输送。而采用在基体两侧表面分别设有环状凹陷,两转换管连通孔分别位于两环状凹陷内方式,以及两转换管的管腔具有共同的中心线,便于通过连通孔与其它管路或机件的紧密连接,如用于连接发动机上的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时,连接紧密且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液体流向转换装置右视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液体流向转换装置左视图;
图4是图3中B-B向剖视图;
图5是图4中C-C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液体流向转换装置,包括基体1,包括基体1,在基体1的两侧分别密封连接有第一转换管2和第二转换管3,并且在基体1位于第一转换管2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连通第二转换管3的第二转换管连通孔31,而在基体1位于第二转换管3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连通第一转换管2的第一转换管连通孔21,这样就可以在基体1内设有两个不同的油道通道,从而可在该两不同的油道内实现两种液体或两股液体的同时独立流动,实现油道内液体输送时两种流向的转换调整或两种液体的独立输送。而在基体1的两侧表面分别设有环状凹陷,第一转换管连通孔31和第二转换管连通孔41分别位于两环状凹陷内,并且可以采用第一转换管2和第二转换管3的管腔具有共同的中心线,这样的结构可以便于通过连通孔与其它管路或机件的油道紧密连接,如以发动机上用于连接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时,可以采用圆盘状的基体1,在圆盘状的基体1两侧表面分别设有环状凹陷,而第一转换管连通孔31和第二转换管连通孔41分别位于两环状凹陷内并连通对应的转换管和转换管3,采用通过圆盘状的基体1与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紧密连接,通过两环状凹陷分别与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上的油道连通,而通过本液体流向转换装置的两转换管连通孔和两转换管,实现对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内油道以及机体上的连通,实现机油先滤清后冷却的功能,结构紧凑,连接紧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65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形成接触孔的方法
- 下一篇:方块地毯预应力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