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获得刺参杂种优势的制种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16222.7 | 申请日: | 2008-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8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琪;胡美燕;孔令峰;于瑞海;宫庆礼;董双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1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获得 刺参 杂种优势 制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刺参杂交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刺参不同地理群体进行杂交获得刺参杂种优势的制种方法。
背景技术
海参为“海产八珍”之冠,其中刺参是价值最高的种类,自然分布于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东亚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近10余年来,随着全球海参自然资源日趋枯竭与国内海参消费持续增长,我国刺参养殖呈现迅猛发展态势。据统计,2003年至2006年产量年均增长12.2%,高于全国水产产量同期年均增长5.6%。其中,2006年海参总产量约7.57万吨,养殖面积达到8.42万公顷。目前,刺参养殖在山东、辽宁等地已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养殖产业和新的海洋经济增长点。然而,由于大面积养殖的参种主要通过人工育苗获得,苗种繁育所需的种参越来越依靠人工养殖种群,养殖海参生活力降低,疾病发生日趋加剧,严重困扰着海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保证海参养殖稳定持续发展,开展优质高产抗逆优良品种培育的研究,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杂交育种迄今仍是国内外动植物育种中应用最广泛、成效最显著的育种方法之一。在水产养殖领域,杂交育种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主要应用于水产动物育种中提高生长速度、抗病力、抗逆性、起捕率、含肉率和改良肉质、提高饵料转化率、提高成活率等方面。例如美国六十年代,条纹鲈和白鲈的杂交培育出了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我国自建国以来也开展了大量鱼类杂交组合的实验研究,发现了许多鱼类不同种类或品种之间的杂交可以获得明显的杂种优势,培育出一批性状优良的杂交鱼养殖品种,如我国鲤鱼科鱼类中的荷元鲤(荷包红鲤♀×元江鲤♂)、丰鲤〔兴国红鲤♀×散鳞镜鲤♂F1)、岳鲤(荷包红鲤♀×湘江野鲤♂)等。在海洋贝类,利用皱纹盘鲍大连和日本岩手群体的杂交组合,培育出国家级新品种“大连1号”杂交鲍,并已经成为鲍鱼养殖产业的名牌。有关刺参杂交育种的文献国内外至今还没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中国刺参和日本刺参杂交获得刺参杂种优势的制种方法,从而培育出成活率高、生长快速的杂交优势显著的刺参,以改善刺参养殖业缺乏优良品种的现状。
一种获得刺参杂种优势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先使中国和日本的种参同步促熟,然后在阴干、升温和紫外线照射海水的条件下进行人工采卵,用中国和日本刺参的精、卵进行杂交,最后按常规方法进行杂交参的孵化和苗种培育。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利用温度调节使中国刺参和日本刺参同步催熟,将生殖隔离的两个不同地理群体进行杂交,培育出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成活率高的杂交参苗。该杂交参苗生产性状明显优于中国本地自交的对照群体,具有很好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种参促熟:2007年2月10日-2月25日从日本九州大分县海区采捕野生刺参,3月2日运至山东省威海市海参育苗厂,入池后在12~16℃海水中室内蓄养;中国刺参于2006年11月取自荣成俚岛海区,室内升温促熟。
2)催产:4月20日至5月15日,将所选择的刺参个体采用阴干、升温和紫外线照射海水的方法进行人工催产。具体操作为:选择在傍晚采卵,首先将种参阴干1h左右,然后流水刺激10min,随后将种参放入经紫外灯照射并升温4~5℃的海水,待其产卵、排精。
3)人工授精:将分别获得的精、卵加入海水稀释,并搅拌均匀,以单交或群交方式进行人工受精,受精过程中搅池2~3次。受精后洗卵2~3次,每次换水3/4,以洗去过多精液。交配策略为,将分别获得的日本刺参和中国刺参的精、卵进行单对杂交,具体方案如下:
实验组:日本刺参♀×中国刺参♂
中国刺参♀×日本刺参♂
对照组:日本刺参♀×日本刺参♂
中国刺参♀×中国刺参♂
4)杂交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孵化和后期培育。
5)培育结果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统计了各组合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日本刺参♀×中国刺参♂组和中国刺参♀×日本刺参♂组杂交子代受精率分别为90%和91%,孵化率分别为64%和76%;日本刺参♀×日本刺参♂组和中国刺参♀×中国刺参♂组的受精率分别为94%和100%,孵化率分别为85%和82%。虽然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略低于自交系,但也是较高的。
通过本发明获得的两个正反杂交品系的生产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品系。从耳状浮游幼虫到6个月幼参阶段,体长的杂种优势率为4.6%~18.85%,体重的杂种优势率为23.21%~63.74%。
综上所述,日本刺参和中国刺参之间的交配能够产生具有优良生产性状的杂交新品系,其主要特征是具有较高的受精率和存活率,生长速度明显快于自交系,具有非常明显的杂种优势。本制种方法简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直接推广实现产业化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62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