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交变电场制备纳米颗粒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14732.0 | 申请日: | 2008-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4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 发明(设计)人: | 郝霄鹏;高敞;吴拥中;巩海波;徐现刚;蒋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19/08 | 分类号: | B01J19/08;B01J13/00;B82B3/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绪银 | 
| 地址: | 250100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交变电场 制备 纳米 颗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交变电场制备纳米颗粒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纳米颗粒由于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生物荧光染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而成为材料研究的重点,它引起了物理学家、材料学家和化学家的关注和兴趣。目前制备纳米颗粒大多采用有机金属热分解或胶体化学的方法。比如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1993年115卷8706页报道了以三辛基氧膦硒作为硒源,以二甲基镉作为镉源热分解合成硒化镉纳米颗粒,这种方法要求高温无水无氧条件,所用原料剧毒且昂贵;物理化学杂志B辑(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2002年106卷7177页报道了采用高氯酸镉为镉源,碲化铝为碲源,巯基为包覆剂水相合成碲化镉纳米颗粒,这种方法用到有毒的原料,产物不容易清洗,大量生成成本高。并且,在纳米材料制备方面,很难得到均匀的纳米颗粒。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方法简单、工艺先进、纳米颗粒均匀、成本低的利用交变电场制备纳米颗粒的方法。
一种利用交变电场制备纳米颗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原料分散于溶剂中;
2)使制成的溶液处于两电极之间;
3)在电极两端的加交流电,电压为5V-100V,频率为10Hz-1000Hz,时间为5min-1h;
4)将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抽滤,或进行离心处理后;将所得到产物加热到40~100℃进行干燥,得到纳米颗粒。
上述步骤1)中原料为硫化物、硒化物、碲化物、氧化物等微米或纳米材料,其形貌不限,可以为棒状、枝状、星状、块状、球形等多种形状。
上述步骤1)中的溶剂可以为水、乙醇、丙酮、苯、四氯化碳、咪唑类离子液、吡啶类离子液。
本方法的显著特征特点在于:制备纳米颗粒是在常温常压反应条件,避免了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需要的设备比较简单,易于实现低成本大批量生产。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成本低,所用原料均为常用化学试剂或化工原料,操作程序简单,有利于提高产率,降低成本。
2、反应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电压、时间等易于控制,这使我们能够更容易研究反应机理,找出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尽快稳定工艺条件。
3、环境污染少。本发明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5制备的硒化镉纳米颗粒的扫描照片。
图2是实施例7制备的硒化镉纳米颗粒的扫描照片。
图3是实施例9制备的硒化镉纳米颗粒的扫描照片。
图4是实施例10制备的硒化镉纳米颗粒的扫描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硒化锌纳米颗粒的制备:
制备硒化锌纳米颗粒的原料为硒化锌纳米棒,首先将0.001g硒化锌纳米棒溶于10ml去离子水中,置于两电极之间,然后在电极两端加交流电,电压为50V,频率为50Hz,时间为0.5h,将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抽滤,将所得到产物加热到60℃进行干燥,得到硒化锌纳米颗粒。
实施例2
硒化锌纳米颗粒的制备:
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将电压变为20V。
实施例3
硒化锌纳米颗粒的制备:
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将交流电频率变为100Hz。
实施例4
硒化锌纳米颗粒的制备:
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将时间变为30min
实施例5
硒化锌纳米颗粒的制备:
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将洗涤、抽滤改为离心处理。
实施例6
硫化镉纳米颗粒的制备:
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将原料硒化锌纳米棒替换为硫化镉纳米枝。
实施例7
硫化镉纳米颗粒的制备:
与实施例6相同,所不同的是将电压变为30V。
实施例8
硒化镉纳米颗粒的制备:
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将原料硒化锌纳米棒替换为硒化镉纳米棒。
实施例9
碲化锌纳米颗粒的制备:
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将原料硒化锌纳米棒替换为碲化锌纳米棒。
实施例10
碲化镉纳米颗粒的制备:
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将原料硒化锌纳米棒替换为碲化镉微米颗粒。
实施例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47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