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业豆清水的预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4475.0 | 申请日: | 2008-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9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志刚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66;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400山东省莘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清水 预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对工业豆清水生化处理前进行的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大豆分离蛋白粉、大豆纤维粉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称之为豆清水,由于豆清水是大豆低温豆粕加水,调PH值后再加入多种催化剂形成的污水,含有豆渣、焦亚硫酸钠、氯化钠、消泡剂、盐酸、硫酸铵根离子等杂物及悬浮物(SS),水质复杂,且COD的含量在2万以上,甚至3万。如果直接采用生化工艺处理,难度大,处理不达标。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混凝—气浮法对豆清水进行预处理,但处理效果不理想,SS(悬浮物)、BOD(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的去除率仅为50%左右,仍影响后续的生化处理工序,造成后续处理难度大,排放不达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去除豆清水中SS、BOD、COD含量的工业豆清水的预处理工艺,提高工业豆清水可生化性能,保证后续生化处理的效果。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工业豆清水的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艺步骤:
(1)豆清水调PH值至6-8;
(2)按重量比1∶2000-10000,加入聚合氯化铝溶液;
(3)搅拌后,再按重量比1∶10000-50000加入聚丙烯酰胺溶液;
(4)液体静置后,分离沉淀物;
(5)分离沉淀物后的余液,重复上述步骤(1)、(2)、(3)、(4),进行二次处理。
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后,在对工业豆清水絮凝前,首先调PH值,可有效降低絮凝剂用量,改善絮凝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能够有效去除豆清水中的SS、BOD、COD等,去除率达89%以上;
2、可有效提高豆清水的可生化性能,利于后续生化处理;
3、整个工艺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对设备无特殊要求,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
4、絮凝剂用量少,降低了生产成本;
5、分离出的沉淀物还可制作为饲料或肥料,回收利用,提高物料的再利用率。
本发明还可用于豆浆水或其它工业废水的预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豆清水送入沉淀池或沉淀罐中,加碱调PH值至6-8,调节的同时进行机械搅拌,使其充分混合;按重量比1∶2000-10000,加入聚合氯化铝溶液,机械搅拌使其充分混合;聚合氯化铝溶液的浓度为1%。再按重量比1∶10000-50000加入聚丙烯酰胺溶液,机械搅拌使其充分混合;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浓度为1‰。上述液体静置0.5-4小时,使豆清水中的沉淀物完成聚并、分层;再通过分离装置进行固液分离,分离的沉淀物收集后回收利用;分离后的余液再次送入沉淀池或沉淀罐中,进行二次处理。二次处理时重复上述步骤:调PH值至6-8,按同样比例加入聚合氯化铝溶液、聚丙烯酰胺溶液,静置后完成固液分离,沉淀物作为饲料或肥料回收利用,分离后形成上清液,完成本发明的预处理,上清液用于后续生化处理,从而达标排放。上清液也可用于工业用水。
豆清水调PH时采用的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氧化钙或其它碱性物质中的一种或任一组合。
由絮凝剂的特性可知,不同PH值的豆清水溶液对絮凝效果的影响非常大,适宜的PH值可降低絮凝剂用量,改善絮凝效果。本发明将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结合使用,二者分别加入并与豆清水充分混合,使豆清水中的胶体颗粒和悬浮物颗粒在絮凝剂的架桥作用及电解质的作用下,中和颗粒表面电荷,降低或消除颗粒之间的排斥力,从而集合在一起,体积增大,当颗粒聚集体积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从豆清水中分离形成絮凝体,经二次絮凝后,形成大的颗粒团,沉淀、分离,完成豆清水的预处理,之后进入生化处理工艺。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由聚合氯化铝溶液的水滴实验表明:1毫升聚合氯化铝溶液(按1%的浓度制作)平均值为15.6滴,即每滴聚合氯化铝溶液约为0.064毫升,每滴该溶液的重量为6.4×10-6公斤。同理聚丙烯酰胺溶液(浓度为1‰)的含量为每滴8.7×10-7公斤。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志刚,未经胡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44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马与细角螺混养的方法
- 下一篇:易拉罐酒娘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