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硝苯地平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4224.2 | 申请日: | 200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9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来;高义才;孙桂荣;吴康;王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22 | 分类号: | A61K9/22;A61K31/4422;A61K47/36;A61P9/12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静毅 |
地址: | 266101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硝苯地平 缓释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缓释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硝苯地平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硝苯地平,可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跨膜转运,并抑制钙离子从细胞内释放,而不改变血浆钙离子浓度,因此在诸多的钙通道阻滞药中,硝苯地平以其临床使用研究多、降压作用明显,有效保护靶器官,毒副作用小,被公认为是安全有效的药物。而硝苯地平的不足之处是半衰期短(2.0小时),病人需要频繁服药(每4-6小时服药一次)。由于冠心病、心绞痛经常会猝然发作,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安全,在某些不能按时服药的病人中也会出现“停药反跳”从而导致病情突然加重的情况。近些年来,国内外药厂先后推出长效硝苯地平,因其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峰值较低,作用时间长,副作用较小,基本上克服了短效硝苯地平的缺点,但是其缓释材料大多采用用羟丙甲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材料经一系列化学加工而制成的非离子型纤维素醚,虽然对健康无害,但是对身体也无益。1994年9月28日公开,公开号是CN1092649A的中国专利,披露了一种“硝苯地平控释片及其工艺方法”技术,其缓释材料采用海藻酸和纤维素衍生物两种材料,部分替代了纤维素衍生物,由于工艺比较复杂,在实际生产中,工艺上存在批与批之间相差加大,稳定性较差的缺点,质量不易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采用纯天然,且对人身体有益的缓释材料制成的,质量稳定的硝苯地平缓释剂,以及该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硝苯地平缓释剂,其特征在于采用海藻酸钠作缓释材料,所述硝苯地平缓释剂的各组分重量百分配比为:
硝苯地平 10%
海藻酸钠 30%~50%
其它药用辅料 余量。
其中每单位制剂含硝苯地平20毫克,理论片重0.249g/片。
硝苯地平属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CCB是应用最广泛的降压药。CCB主要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扩张阻力血管,减少血管阻力而起降压效果。它可以和多种降压药联合应用,产生降压协同作用。例如,CCB+ACEI/ARB、CCB+利尿剂、CCB+β受体阻滞剂等都有很好的降压疗效,而副作用可以部分抵消。
缓释材料选用海藻酸钠作为骨架材料制备缓控释制剂具有可控性强,储存稳定的特点。海藻酸钠又名褐藻酸钠、海带胶、褐藻胶、藻酸盐,是由海带中提取的天然多糖碳水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产品,作为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粘合剂、骨架材料等使用。自八十年代以来,海藻酸钠在药品应用方面得到新的拓展,是一种安全的药品辅料,可以有效地降低药品的毒副作用,同时可减缓脂肪酸和胆盐的吸收,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血中甘油三酯和血糖的作用。采用本发明的缓释材料,可以降低药品价格,利手普通病人服用。
硝苯地平缓释剂的各组分优选的重量百分配比为:
硝苯地平 10%
海藻酸钠 35%~45%
其它药用辅料 余量。
其它药用辅料选用填充剂和润滑剂。
填充剂选用糖粉和磷酸氢钙和糊精;或糊精和磷酸氢钙和乳糖;或糊精和磷酸氢钙和糖粉和乳糖;或糖粉和磷酸氢钙和乳糖。糊精、磷酸氢钙、糊精和乳糖,均属化学惰性常用辅料,可与所有活性成分相结合,由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又具有粘合性及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在片剂中用作粘合剂和填充剂,能提高片剂的硬度,又具有调节溶出的作用。
润滑剂选用硬脂酸镁;或微粉硅胶;或硬脂酸镁和微粉硅胶;或硬脂酸镁和滑石粉。
一种硝苯地平缓释剂的制备方法:
①按照上述的制剂组分备料,将原辅料按照药用级粉碎并过筛;
②将硝苯地平,缓释材料和除润滑剂外的其它药用辅料按各组分重量百分比混合;
③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后用30-40%乙醇制软材,用16~24目筛湿法制粒;
④50-60℃干燥后,16~24目筛整粒,加入润滑剂充分混匀;
⑤将上述颗粒应用已有技术制成片剂。
原辅料过筛选用80~120目不锈钢筛,采用16~24目筛湿法制粒和整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42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