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还原糖浓度的电化学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14171.4 | 申请日: | 2008-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1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雪梅;史建国;孙士青;孟庆军;杨艳;杨俊慧;马耀宏;张利群;王丙莲;赵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27/416 | 分类号: | G01N27/4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14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还原 浓度 电化学 方法 | ||
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还原性单糖浓度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还原糖是发酵、食品领域最基本的工业原料,还原糖快速、准确的测定对生产过程控制和食品质量检验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原糖的测定方法很多,目前工业生产中普遍采用的是费林试剂滴定法[2]。该方法要求在测定液沸腾状态下滴定,操作不便,干扰因素多,人为误差较大,给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检验带来不便。仪器分析方法有液相色谱法、放射测定、气质联用、紫外及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等,由于操作条件要求高,样品需经衍生或其它处理后才能测定,测定时间长,测定和维护成本较高等原因,不适于大批量样品的糖类化合物含量检测,在我国实际生产和科研领域一般不被采用。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检测蜂蜜中的还原糖,但对于浑浊和有不同颜色的样品实用性则较差。国家知识产权局1997年2月12日公开了一项发明专利申请“电化学测量方法和仪器”(公开号CN 1142867A)该申请采用薄层电化学测量装置,优选毛细填充装置,进行电化学测定溶液中的还原糖含量,该发明专利方法所测定的还原糖含量在25mmol约合0.45%以下并需要制作专用的分析装置,难以推广应用;2004年5月11日公开的一项发明专利申请“一种测定还原糖浓度的方法”,该申请方法是将样品溶液与过量氯化四氮唑蓝在pH为7.5-8.5条件下反应,反应液经脱水、振荡下加入乙酸乙酯至沉淀物溶解,取上清液测定吸光度得出还原糖含量,该法测定还原糖最高为2.5μg/mL,此方法分析步骤繁多、费时长,尤其不适用于大量样品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的测定还原糖浓度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测定还原糖浓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样品溶液与过量铁氰化钾(K3Fe(CN)6)和氢氧化钠(NaOH)混匀80℃保温1.0min,2)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用Ag/AgCl参比电极、玻碳工作电极和Pt片辅助电极构成三电极系统,测定还原糖与K3Fe(CN)6反应生成的还原产物亚铁氰化钾(K4Fe(CN)6)的氧化电流,据此测得还原糖含量。
技术方案
1实验原理:还原糖在碱性溶液中能将铁氰化钾(K3Fe(CN)6)还原为亚铁氰化钾(K4Fe(CN)6),以葡萄糖为例,其反应式为:
C6H12O6+6K3Fe(CN)6+6KOH=(CHOH)4·(COOH)2+6K4Fe(CN)6+4H2O
在反应中K3Fe(CN)6过量,还原糖含量与生成的K4Fe(CN)6的浓度呈等摩尔关系,而K4Fe(CN)6是一种电化学氧化还原活性物质,当工作电极上加一定正电位,K4Fe(CN)6能够被氧化生成K3Fe(CN)6。由于K4Fe(CN)6的氧化电流与还原糖浓度呈一定摩尔关系,因此可以根据测得的K4Fe(CN)6的氧化电流信号计算还原糖的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41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