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醚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4091.9 | 申请日: | 200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0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贵;季乃云;李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493/04 | 分类号: | C07D493/04;A61K31/35;A61K36/0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26607***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萜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肿瘤药物领域,具体地说是聚醚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多种疾病中,恶性肿瘤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在寻找有效的抗肿瘤药物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多的把目光投向具有特殊生长环境的海洋生物。凹顶藻属海洋红藻是生长在低潮线附近的一类海洋藻类植物,其以生产大量的结构特异的卤代化合物而著名,其中,卤代聚醚三萜是凹顶藻次级代谢的一大类化合物,因其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而倍受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然的海藻聚醚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聚醚三萜类化合物如结构式(I)所示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海洋红藻俯仰凹顶藻(Laurencia decumbens)冲洗、阴干、粉碎(60-80目),而后用有机溶液提取2-5次,合并提取液进行浓缩,得到粗提物;
2)将步骤1)中的粗提物加入蒸馏水中使其混悬于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2-5次,萃取物浓缩得相应的提取物,备用;
3)取步骤2)中的提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用有机溶剂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洗脱液经薄层层析检测;
所述机溶剂为100∶0-0∶100梯度的石油醚-丙酮或石油醚-乙酸乙酯;
4)将步骤3)中以1-4∶1梯度洗脱下的组分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目标化合物I。
所述步骤4)硅胶柱层析时用4∶1的石油醚-丙酮或2∶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进行等度洗脱,根据Rf值来判断、收集Rf为0.4-0.5(石油醚-乙酸乙酯2∶1为展开剂)的组分,即为纯化后的目标化合物I。步骤1)中的有机溶液提取液可为氯仿、丙酮、乙酸乙酯、甲醇或乙醇中一种或几种。
聚醚三萜类化合物的应用:所述化合物可应用于抗肿瘤。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涉及的海洋红藻俯仰凹顶藻(Laurenciadecumbens Kützing)属于红藻门、松节藻科、凹顶藻属海藻,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海和夏威夷群岛等地区,一般生长在潮间带的岩石上。本发明通过海洋红藻俯仰凹顶藻经提取、分离获得的聚醚三萜类天然化合物属于小分子天然有机化合物,容易制备获得,经实验表明其对小鼠白血病肿瘤细胞株P388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6微克/毫升,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作为抗肿瘤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聚醚三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1)将采集新鲜的俯仰凹顶藻经海水清洗,除去表面附着的沙砾及杂藻,阴凉处凉干备用。取凉干后的样品500克,粉碎后用约3升氯仿-甲醇(体积比为1∶1)在50℃下提取三次,每次三小时,剩余藻渣继续用95%乙醇50℃提取三次,每次三小时,合并提取液,在温度40℃左右减压浓缩获得粗提物。
2)将粗提物加入蒸馏水中使其混悬于水中,再用乙酸乙酯萃取2次,所得萃取物浓缩得提取物,备用;
3)将浓缩后的乙酸乙酯提取物(18.0克)进行硅胶柱(200-300目)层析,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以100∶0、30∶1、10∶1、5∶1、2∶1到0∶100的梯度进行洗脱,分别收集洗脱液,洗脱液用薄层层析(TLC)检测,根据Rf值来判断、合并相同或类似部分,薄层层析(TLC)检测时用茴香醛-硫酸作为显色剂,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2∶1,获得六个组分(I-VI)。
4)将组分V,Rf=0.4-0.9(石油醚-乙酸乙酯2∶1为展开剂),即以石油醚-乙酸乙酯2∶1梯度洗脱下的组分再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将以石油醚-乙酸乙酯2∶1梯度洗脱下的组分进行硅胶柱层析时用石油醚-丙酮4∶1梯度的进行洗脱,根据Rf值来判断、收集Rf为0.4-0.5(石油醚-乙酸乙酯2∶1为展开剂)的组分,即为纯化后的目标化合物I。得纯聚醚三萜类化合物44.0毫克。经波谱分析,其结构鉴定为如(I)所示,命名为聚醚三萜类化合物laurenmariannol。
该化合物具有以下理化和波谱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40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