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闸蟹的养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3670.1 | 申请日: | 200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3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怀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怀章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23K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91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闸蟹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品的养殖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大闸蟹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大闸蟹属于河蟹的一种,其生长快、规格大、食用时口感鲜美,深受人们喜爱。尤其黄河入海口地区的大闸蟹养殖已称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大闸蟹养殖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蟹农都凭经验进行养殖,往往忽视养殖的生态环境问题,随意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使用工业混合饲料,造成大闸蟹生存的生态环境收到破坏,致使品质下降,还会造成病害蔓延,损害养蟹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科学生态的大闸蟹的养殖方法,提高大闸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其具体方法如下:
1)养殖场地:养殖水质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规定的水质标准,常年水温7-25℃,盐度1.5-3%,底质为泥沙或沙泥,底部淤泥层不超过10cm,沉水植物占总面积的30%,浮水植物占总面积的30%,春季水深0.5m,夏季水深0.6-1m,其余季节1m,夏季每5-7天换水一次,其余季节每15-2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水深25-35cm,先排后灌;
2)苗种来源:选择海区天然蟹苗或遵循有机水产养殖原则培养出来的人工蟹苗;
3)养殖模式:采用混合养殖,将大闸蟹与对虾、鳜鱼、白鲢等单一品种的至少一种混养,采用1年轮番至少2次放养;
4)饵料投放:饲料为新鲜或鲜活的动植物饵料,饵料投放的重量比为60∶40,饵料日投放量为蟹苗体重的15%-30%;
5)疾病防治:每年春季使用硫酸锌复配药杀纤毛虫一次,间隔20-25天使用生石灰等中对底质进行消毒,养殖期间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
所述的采用1轮番多次放养从每年3月上旬开始放苗,经2-5个月养殖,轮捕轮放,选大留小。
本发明与现有的养殖方法相比,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等特点,群体增重较现有的养殖方法提高10%,病害发生率由8%-10%降低到4%以下,经济效益显著,是新时期渔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可靠技术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养殖水质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规定的水质标准,常年水温7-25℃,盐度1.5-3%,底质为泥沙或沙泥,底部淤泥层不超过10cm,沉水植物占总面积的30%,浮水植物占总面积的30%,春季水深0.5m,夏季水深0.6-1m,其余季节1m,夏季每5-7天换水一次,其余季节每15-2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水深25-35cm,先排后灌,选择海区天然蟹苗或遵循有机水产养殖原则培养出来的人工蟹苗。采取虾蟹混养。虾苗放养密度为0.8-1.2万尾/亩,蟹苗放养密度为350-450只/亩,轮捕轮放,1年可捕3-5批。饲料为新鲜或鲜活的动植物饵料,饵料投放的重量比为60∶40,饵料日投放量为蟹苗体重的15%-20%。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在于采用蟹和鳜鱼混养,鳜鱼苗放养密度为0.5-0.6万尾/亩,蟹苗放养密度为300-400只/亩,轮捕轮放,1年可捕2-5批。饲料为新鲜或鲜活的动植物饵料,饵料投放的重量比为60∶40,饵料日投放量为蟹苗体重的20%-35%。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在于采用蟹和白鲢混养,白鲢苗放养密度为0.6-0.8万尾/亩,蟹苗放养密度为400-500只/亩,轮捕轮放,1年可捕3-4批。饲料为新鲜或鲜活的动植物饵料,饵料投放的重量比为60∶40,饵料日投放量为蟹苗体重的18%-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怀章,未经李怀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36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端可控的智能型数字电视系统
- 下一篇:可提供安全方向引导的景观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