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轧板可磷化性的检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3476.3 | 申请日: | 200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5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陈义庆;徐小连;李天统;肖宇;钟彬;徐承明;王永明;高毅;王越;战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0 | 分类号: | G01N3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21***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轧 磷化 检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验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对冷轧板可磷化性的检验方法。
背景技术
冷轧板是冷轧高端产品之一,为了保证冷轧板具有优良的装饰性能、加工 性能和耐蚀性能,冷轧板在加工成型前要进行磷化处理。为了防止冷轧板磷化 质量低劣情况的出现,需在正式磷化前对该冷轧板的可磷化性进行检验。冷轧 板的磷化质量与冷轧板的化学成分、轧制和退火工艺以及表面形貌密切相关, 随着冶金技术、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冷轧板相关技术条件的不断规范,冷 轧板的化学成分、轧制及退火工艺对磷化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小,而表面形貌对 磷化质量的影响突显严重。
目前对冷轧板的可磷化性的检验方法是,将冷轧板置于实际使用的磷化体 系中,按该溶液规定的工艺流程以及工艺参数进行小样试验,再根据小样试验 的结果来判断冷轧板的磷化性能。该方法具有的缺点是:①费时,磷化和分析 需要3~5小时;②成本高,运行整条生产线,各种费用至少需要5000元人民 币;③适用性不强:对于每种磷化液都要进行相应的检测,不具有广泛性。
周谟银在其所著刊登在中国标准出版社ISBN7—5066—1918—0上的“金 属磷化技术”中,采用电化学方法在含Zn、Mn、Ni的磷化溶液中跟踪冷轧板 磷化膜的生成过程。日本川崎制铁技术研究所采用在特定浓度的磷酸氢二钠中 利用电化学方法对冷轧板的可磷化性进行检验。专利公开号为CN1854727A中 介绍了在特定浓度的四硼酸钠溶液中,利用冷轧板在E—t曲线上出现拐点的时 间,对冷轧板的可磷化性进行检验。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对操作人员的操作 水平要求高,且存在人为干扰大,需要购置专用设备,电化学设备的抗干扰能 力差,不适于在现场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轧板可磷化性的检验方法,通过测量冷轧板 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和峰计数Rpc值来检验冷轧板的可磷化性,解决了现 有检验方法的检验时间长、检验费用高、适用性不广泛的问题,对冷轧板的可 磷化性具有较好的预判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冷轧板可磷化性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 取样、清洗、检测和分析判断四个步骤,其特征在于检测步骤中,对清洗后的 样板进行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和峰计数Rpc值的测量,根据测量的Ra和Rpc 值的大小,对所测样板的可磷化性进行判断。
所述的冷轧板可磷化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析判断步骤中,对于家 电用冷轧板,当Ra>0.90μm、Rpc>65峰值/cm时,所取样板的可磷化性为很 好;当0.75μm<Ra≤0.90μm、60峰值/cm<Rpc≤65峰值/cm时,所取样板 的可磷化性为好;0.60μm<Ra≤0.75μm、45峰值/cm<Rpc60峰值/cm时, 所取样板的可磷化性为一般;Ra<0.6μm、Rpc<45峰值/cm时,所取样板的 可磷化性为差。
所述的冷轧板可磷化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析判断步骤中,对于汽 车用冷轧板,当Ra>1.00μm、Rpc>70峰值/cm时,所取样板的可磷化性为很 好;当0.60μm<Ra≤1.00μm、60峰值/cm<Rpc≤70峰值/cm时,所取样板 的可磷化性为好;0.30μm<Ra≤0.60μm、50峰值/cm<Rpc≤60峰值/cm时, 所取样板的可磷化性为一般;Ra≤0.30μm、Rpc≤50峰值/cm时,所取样板的 可磷化性为差。
本方法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能够快速的对冷轧板可磷化性进行检验,整个检验过程仅需10分钟,大 大缩短了对冷轧板可磷化性的检验时间。
②费用低,不用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以及购置专用设备。
③适用性广泛,适于在现场使用。
④可使冷轧板生产厂家对产品磷化问题做出提前预测,对磷化质量问题的 出现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下面以5种家电用冷轧板的可磷化性检验为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步骤1、取a、b、c、d、e五种家电用冷轧板样板。
步骤2、将上述样板浸入盛有乙醇的烧杯中,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5分钟。
步骤3、对清洗后的样板进行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和峰计数Rpc值的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34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二轮车
- 下一篇:含杂环氮的聚合物涂覆的分析物监测仪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