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防扎轮胎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13255.6 | 申请日: | 2008-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7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昕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昕然 | 
| 主分类号: | B60C9/00 | 分类号: | B60C9/00 |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丛 | 
| 地址: | 110164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防扎轮胎,特别是一种由塑料或钢板制成的复合防扎轮胎。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所使用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载重汽车、军用战车等交通工具,其所使用的外轮胎或内胎均是由橡胶制成的,这种质量的轮胎行驶在路面状况很差的情况下,如钉、铁片、玻璃,或射来的枪弹等时,常会发生锋利尖锐物体穿过外胎而扎破或刺漏内胎,至使车辆不能正常行驶,给人们的行使、出行带来了不便,也会引发严重的交通隐患,给人们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由塑料或钢板制成的复合防扎轮胎,它是在外胎与内胎中间加设一层首尾相叠的,相互之间为分离状态的防扎保护层,这样可以加强轮胎的强度,轮胎在使用过程中压、碰尖锐铁体或射来的枪弹等时,也不能被扎破或刺漏其内轮胎,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不影响其弹性及减震性能,还可以保全轮胎原有的功能而继续行驶,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防扎层、粘接层、埋伏件组成,它是在外胎的内侧设有粘接层,粘接层与若干个防扎层相连,并设在外胎与内胎之间;防扎层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孔和埋伏件。
所述的防扎层之间为首尾相连相互辍叠,形成鱼鳞状有序地排列的防扎层。
本发明的优点及效果:本轮胎相对于传统轮胎的外形结构及尺寸几乎无改变,因此生产工艺可不作较大变动就可生产,并可仍保护充气内胎的结构,从而使整个轮胎的弹性及减震性能不受影响,并可以加强轮胎的强度,不易被外界尖锐物体或射来的枪弹等扎破或刺漏其内轮胎,增加了轮胎的使用寿命,且安全。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所使用的复合材料成本低,制作过程简单易行,便于加工生产,而且保留原有轮胎的一切优点与性能,且具有经久耐用,成本低的特点,可以广泛地适用在各种大中小型车辆上。它可解决驾驶员每年要多次补胎这一最令人烦恼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例的埋伏件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例的防扎层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胎,2.内胎,3.粘接层,4.防扎层,5.固定孔,6.埋伏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防扎轮胎是由外胎1、内胎2、粘接层3及防扎层4组成。它是在外胎1的内侧设有若干个防扎层4,防扎层4通过粘接层3,粘接在外胎1的内侧,并设在外胎1与内胎2之间。实施时,将每片防扎层4有序地用粘合剂粘在外轮胎的内侧,使它们成为相互辍叠,似鱼鳞状排列的形状防扎层,即可。
如图2所示,一种复合防扎轮胎的防扎层4是由塑料复合而成。
它是在外胎1的内侧设有若干个防扎层4,防扎层4通过粘接层3粘接在外胎1的内侧,每片防扎层4之间是以相互辍叠,似鱼鳞状排列的防扎层,并设在外胎1与内胎2之间。
它适用于自行车、摩托车等中小型车辆,制作时其材质可以为塑料的材质。
如图3、图5所示,一种复合防扎轮胎的防扎层4是由钢板复合而成。
它是在外胎1的内侧设有若干个防扎层4,防扎层4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孔5和若干个埋伏件6;所述的若干个防扎层4是以相互辍叠,似鱼鳞状排列的防扎层,并设在外胎1与内胎2之间。
它适用于各种汽车及载重汽车等大型车辆的轮胎上,制作时其材质可以为钢板。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防扎层4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埋伏件6,所述的埋伏件6可以为凹进的形状,此时,外胎1的内侧为与埋伏件6的凹进的形状相吻合,并且数量一至的凸起状;
如图6所示,所述的埋伏件6也可以为凸起的形状,此时,外胎1的内侧为与埋伏件6的凸起的形状相吻合,并且数量一至的凹进状。
这两种形状的埋伏件6其作用均是为了使防扎层4能够很牢固地连接在外胎1的内侧。
所述的防扎层4的设计尺寸范围在:长20-1000mm,宽20-800mm,高5600mm,厚度为0.2-30mm,形状用R0.05mm-1200mm,每片防扎层之间的间距为10mm-8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昕然,未经李昕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32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