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线解旋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2831.5 | 申请日: | 200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4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康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炜 |
主分类号: | F17D5/00 | 分类号: | F17D5/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宇宏 |
地址: | 116035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线 解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线联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管线解旋器。
背景技术
多种机械设备都存在静止部件和转动部件两部分结合面或接触面相对转动工作状况,液压或气压传动机械设备安装的传输管路(单条或多条管路)或机械设备安装的传输线路(单条或多条线路),需要穿过机械设备的静止和转动两部分,必然发生传输管路或传输线路的缠绕,导致设备停止转动工作。例如: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上的随离心机旋转的压力气囊和管路控制阀,都是由气泵通过气体压力来控制的。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控制气泵管路,将气体输送或停止输送至气囊或管路控制阀,控制气囊产生压力或管路控制阀的开关,从而决定将不同血液成分分离至目标血袋中。以上过程需要在离心时同步完成,因此,大部分输气管路需要和离心轴同步旋转。而连接气泵的输气管路是不随离心轴旋转、静止的。输气管路一段是旋转的另一段是静止的,输气管路无论是单条或是多条,必然发生相互缠绕,无法运行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管线解旋器,可以将输气管路或线路的旋转转化为静止状态,解决多条输气管路或线路的缠绕问题。管线解旋器的进气管路或线路连接多层解旋腔,多层解旋腔连接出气管路或线路;解旋腔为圆柱状,从中轴向外分为若干层腔体,各层之间以密封隔板相互密封,每层对应一个进气管路或线路和一个出气管路或线路;多层解旋腔以轴的一横截面即横向结合面分为上、下个两部分,靠近进气管路或线路的一部分是静止设备,靠近出气管路或线路的一部分是旋转设备。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对于管线解旋器,解旋腔的上部分连同出气管路或线路一起沿中轴旋转,解旋腔的下部分连同进气管路或线路则固定不动,但解旋腔与相对得出气管路或线路和进气管路或线路始终相通,完成解旋。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管线解旋器过转轴剖视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出气管路或线路1、多层解旋腔2、腔体3、密封隔板4、横向结合面5、静止设备6、旋转设备7、进气管路或线路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以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上的压力控制系统为例,气囊和导管控制阀都是由气泵通过气体压力来控制,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控制气泵管路,将气体输送或停止输送至气囊或导管控制阀,控制气囊压力或导管开关,从而将不同血液成分分离至目标血袋中。以上过程需要在离心时同步完成,因此,大部分输气管路或线路中的出气管路或线路1需要和离心轴同步旋转,经过静止离心机底座连接气泵的输气管路即进气管路或线路8也是静止的,需要对旋转的输气管路解旋转。
将出气管路或线路1与进气管路或线路8,分别由旋转设备7的离心轴和静止设备6的离心机底座向多层解旋腔2内延伸;多层解旋腔2为圆柱状,从中轴向外分为若干层腔体3,各层腔体3之间以密封隔板4相互密封,每层腔体3对应一个出气管路或线路1和一个进气管路或线路8;多层解旋腔2以轴的一横截面即横向结合面5分为上、下个两部分,靠近出气管路或线路1的一侧为旋转设备7的离心轴,靠近进气管路或线路8的一侧为静止设备6离心机底座。
离心机离心时,多层解旋腔2上部分连同出气管路或线路1同轴旋转,下部分和进气管路或线路8则固定不动,各腔体3与对应的一个出气管路或线路1和一个进气管路或线路8仍然保持封闭通行,完成解旋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炜,未经康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28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