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旋转斜盘式固定排量汽车空调压缩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12764.7 | 申请日: | 2008-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8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立峰 |
| 主分类号: | F04B27/12 | 分类号: | F04B27/12;F04B53/14;F04B53/10 |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华 |
| 地址: | 115200辽宁省盖州市东方***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旋转 斜盘式 固定 排量 汽车空调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一种汽车上的空调压缩机,特别涉及一种双向旋转斜盘式固定排量汽车用空调压缩机。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用空调压缩机大都为单一方向工作,压缩机工作效率低;活塞外径要安装活塞环,使活塞结构复杂,活塞与缸体间的摩擦系数增大,压缩机的可靠性差;而且压缩机内只有一个阀板,阀板密封面的密封效果差。随着人们对汽车动力性能的要求和提高,对汽车空调的舒适性和经济性也越来越关注。汽车空调压缩机的设计技术、结构特性成为人们考察汽车性能、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结构紧凑、高效节能以及微振低噪声等特点是汽车压缩机制造技术不断追求的目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设计结构紧凑、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密封效果好的双向旋转斜盘式固定排量汽车空调压缩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旋转斜盘式固定排量汽车空调压缩机,包括离合器、前盖、前缸体、后缸体、后盖,其特征在于:前盖与前缸体之间安装前阀板,后盖与后缸体之间安装后阀板,前缸体与后缸体内装有主轴,主轴一端经前推力轴承和前滚针轴承,穿过前盖后,在其端部连接离合器,主轴另一端经后推力轴承和后滚针轴承与后缸体连接;主轴上装有斜盘,斜盘的外缘装合在双头活塞中部的槽中,双头活塞中部的槽中设有球窝,球窝中装有两个半球,半球平面与斜盘接触,半球球面与双头活塞的两球窝接触,双头活塞外径附有一层聚四氟乙烯涂层。
所述的前阀板和后阀板的结构是一样的,其结构为:阀板上有进、排气口,进、排气口周边有一圈环形槽。
电磁离合器驱动主轴和斜盘做旋转运动,半球和双头活塞将斜盘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往复运动。该结构的主要不同点就是没有防旋转机构,而是通过双头活塞两端分别支撑在两缸孔内来避免其旋转运动,斜盘倾斜旋转时,通过半球来推动双头活塞往复运动,双头活塞本身的自旋由斜盘的外缘来限制。其工作原理:各气缸以压缩机主轴为中心圆周布置,双头活塞运动方向与压缩机的主轴平行。活塞设计加工成双头活塞,双头活塞在相对的汽缸中一前一后的滑动,一端活塞在前缸中压缩制冷剂气体时,另一端活塞就在后缸中吸入制冷剂气体。各气缸均有高、低压气腔通道,通过高、低压通道与系统连通。斜盘与主轴固定在一起,斜盘的外缘装合在双头活塞中部的槽中,双头活塞中部的槽与斜盘边缘通过半球支撑。当主轴旋转时,斜盘也随着旋转,斜盘推动半球、双头活塞作轴向往复运动。斜盘转动一周,双头活塞的两端各完成压缩、排气、膨胀、吸气一个循环。相当于两个气缸。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
其一、一机双向工作,提高压缩机工作效率。斜盘设计成17.5°倾角,通过半球与双头活塞将斜盘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活塞往复运动,做到一机双向工作,解决了压缩机单一方向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制冷能力,使压缩机运行平稳,结构简单,降低成本。
其二、活塞结构简单,降低活塞与缸体间的摩擦系数,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双头活塞表面附着一层PTFE(聚四氟乙烯)涂层,提高压缩机可靠性。由于聚四氟乙烯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优异的自润滑性,在活塞的表面涂一层聚四氟乙烯,可制成无活塞环的活塞,使活塞的结构简单,降低活塞与缸体间的摩擦系数。同时,利用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致密性,减少活塞表面的余隙容积,使活塞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提高压缩机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其三、前阀板和后阀板上的进、排气口周边设计有精冲的环形槽,将密封面与阀板平面区隔开来,减小密封接触面积,达到了最佳密封效果,提高压缩机可靠性,确保了前阀板和后阀板使用中的密封性能。
本发明创造设计结构紧凑、微振、低噪声、高效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创造前阀板(或后阀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切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立峰,未经张立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27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