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硅镀锌钢板和镀液及热镀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12148.1 | 申请日: | 2008-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9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 发明(设计)人: | 吕家舜;李锋;张清辉;徐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06 | 分类号: | C22C38/06;C22C38/58;C22C38/50;C22C18/00;C23C2/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4021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镀锌 钢板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涉及镀层钢板的生产方法,具体是一种镀层中含锑、铅元素的高硅镀锌钢板和镀液及热镀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高强度钢板一般都是通过添加诸如C、Si、Mn、P等固溶强化元素和Nb、V、Ti这类沉淀强化元素生产的。但是,有些合金元素的添加会严重影响钢板的可镀性,即与熔融锌液的浸润性变差或使Fe与锌液反应异常。如在添加Si、Mn这类对氧具有较强亲和力的元素时,带钢在进入锌池之前的退火期间,钢板表面会形成氧化物,结果是钢板表面与熔融锌的浸润性变差,导致无镀层这种质量缺陷。在生产镀锌退火钢板时,这种氧化物还会使Fe与锌液反应异常,使产品的耐蚀性以及其它性能变差。
通常为防止钢板可镀性变差,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是调整钢中合金的组成,比如严格控制钢中此类元素的含量并采用替代元素,将Si的含量控制在0.02wt%以下,或如“NIPPONSTEEL TECHNICAL REPORT,NO.91,2005”所刊登的文章“高强度镀锌钢板的开发”、专利主要是新日铁、川崎制铁、宝钢等申请的,有CN94190540.3、CN02811523.6、CN01821368.5、CN00804149.0、CN200410084680.6,在钢中添加Ni、Cu等元素,改变Si、Mn等元素的氧化行为,这样就增加了冶炼和合金的成本;二是在热浸镀锌之前对钢板进行预处理,比如电镀预处理。特开平2-194156就公开了带钢表面预电镀Ni、Fe的技术;《材料工程》2006年第6期所刊登的“预镀镍对活性钢热镀锌的影响”,其他相关专利有CN200580002384.X、CN200480023844.2。但是预镀工艺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三是进行退火气氛控制,专利有CN00804707.3、CN200480009561.2、CN99801687.X,也就是控制退火气氛中的氮气、氢气、氧气的比例。首先在低氢气氛中进行表面氧化物的长大和碳的自还原反应,而后在氮氢气氛中保温、终冷。该方法的缺点是在现有热镀锌生产线上由于设备的限制很难实现。四是镀后合金化。有代表性的有CN200480009011.0、特开平5-59429、特开2000-309824、CN99808884.6。其问题在于若热镀锌质量很差,便很难得到表面质量及镀层附着力都较好的合金化镀层钢板。
上述公开资料对于含硅钢热浸镀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都限于钢基、工艺控制、预镀等几个方面,且或增加工艺成本,或者在现有生产设备中很难实现,或者得不到镀层质量优良的钢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高硅镀锌钢板和镀液及热镀工艺,解决了硅元素含量较高的钢板热浸镀锌镀层附着力差、易产生露铁等缺陷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采用其它方法或增加成本或因设备难以实现等问题。
本发明高硅镀锌钢板的化学成分组成为,(按重量百分比)C0.05%~1.50%;Si 0.02%~0.60%,Mn 0.30%~2.00%,Al 0.05%~1.2%,P 0.005%~0.08%、S<0.020%,Ti、Nb、V、Cr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总重为0.01%~0.5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锌液的化学元素组成的特征为:Sb 0.03%-0.20%,Pb 0.05%-0.20%,Al 0.18%~0.30%,其余为Zn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的钢板退火前进行化学清洗或电解清洗,目的是清除冷轧板表面的污物。本发明的产品和工艺可以在NOF镀锌线生产线上应用,也可以在RTF镀锌线上应用。
当采用NOF镀锌生产线时,为了解决因明火处理时钢板表面的氧化问题,使明火加热段的空气过剩系数小于0.96,镀锌钢板在退火前进行化学清洗或电解清洗,当采用,RTF镀锌线生产时,钢板在退火前电解清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21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