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茶花有效成分及其提取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1899.1 | 申请日: | 2008-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1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肖皖;肖海涛;杜超;吴恩华;庞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2 | 分类号: | A61K36/82;A23L1/29;A61P3/10;A61P3/06;A61P1/04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宇彤 |
地址: | 110016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茶花 有效成分 及其 提取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山茶花的有效成分及其提取方法和用 途,以及山茶花有效成分制剂的生产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山茶花(Camaellia sinensis),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山茶的花。在 我国南方地区大面积栽培,栽培历史悠久。茶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主要 为山柰酚型黄酮、槲皮素型黄酮、黄烷)、皂苷类(茶皂苷型)和苯乙醇苷类。 药理实验表明,茶花提取物具有很好的降血糖、降血脂、保护胃粘膜、抗氧 化等作用。而将茶花提取物用于降血糖、降血脂、保护胃粘膜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山茶花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以及利用其有效 成分生产加工数种制剂,将其作为治疗或改善高血糖、高血脂、胃粘膜损 伤等症状的药物和功能性食品。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山茶花有效成分的制备方法分三种:
方法1:取干燥茶花去杂后,加15至30倍量的5%-95%的乙醇煎煮不 少于两次,每次提取时间不少于1小时,提取液浓缩至药液体积的五分之 一至二十分之一,提取液经大孔树脂(HPD 100或D101)进行分离纯化, 分别以水,5%-20%乙醇,30%-80%乙醇,洗脱,5%-20%乙醇洗脱物为有效成 分组1,30%-80%乙醇洗脱物为有效成分组2,两者按折合生药材量1∶1组 合为山茶花有效提取物。
方法2:取干燥茶花去杂后,加15至30倍量的5%-95%的乙醇煎煮不 少于两次,每次提取时间不少于1小时,提取液分别用石油醚(或环己烷、 正己烷)、二氯甲烷(或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两次以上至萃取完 全。回收溶媒,所得正丁醇萃取层经大孔树脂(HPD 100或D101)纯化, 分别以水,60%-100%乙醇,乙醇洗脱,60%-100%乙醇洗脱物为有效成分组 分1,乙酸乙酯萃取层为有效成分组2,二者按折合生药材量1∶1组合为 山茶花有效提取物。
方法3:取干燥茶花去杂后,加15至30倍量水煎煮不少于两次,每次 提取时间不少于1小时,提取液浓缩至药液体积的五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 加乙醇沉淀1-2次,控制提取液中乙醇浓度在50%-90%,在0-10℃下低温 静置12-48小时至沉淀完全,再次过滤,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所得上 清液经大孔树脂(HPD 100或D101)进行分离纯化,分别以水,5%-20%乙 醇,30%-60%乙醇洗脱,5%-20%乙醇洗脱物为有效成分组1,30%-60%乙醇洗脱 物为有效成分组2。两者按折合生药材量1∶1:组合为山茶花有效提取物。
所得茶花有效成分提取物中,总黄酮1%-25%,总皂苷1%-20%,苯乙醇 苷1%-3%。
将山茶花有效提取物经喷雾干燥制成粉末状固体,提取粉中总有效成 分含量>40%。
由上述方法可见,茶花有效成分提取物由总黄酮、总皂苷和苯乙醇苷 组成,可通过上述三种方法制备,可简述为方法一:醇提-大孔树脂分段纯 化;方法二:醇提-溶剂分段萃取-大孔树脂纯化;方法三:水提-醇沉-大 孔树脂分段纯化。
本发明所述提取物具有降血糖、降血脂、保护胃粘膜、抗氧化等活性, 可用于治疗或改善高血糖、高血脂、胃粘膜损伤等症状。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本制备方法所得山茶花提取物组成明确,由三种不同类型天然产 物组成,具有多靶点协同作用且毒副作用低的优点。
(2)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提取充分,适宜于工业生产
(3)山茶花有效成分提取物活性显著,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中药服 用量。
(4)山茶花有效成分提取物作用广泛、毒性低可作为功能性食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照有效成分制备方法1
(1)取干燥山茶花10kg,去除杂质、灰尘。
(2)在中药提取罐中加入药材和20倍量的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三 次,分别为2小时,1.5小时,1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药科大学,未经沈阳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18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