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节能减排环保技术集成于一体的绿色建筑物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1870.3 | 申请日: | 2008-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8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建良 |
主分类号: | E04H1/04 | 分类号: | E04H1/04;E04H14/00;E04D13/18;E04B1/74;F24F13/00;F24J2/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 辉 |
地址: | 110003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环保 技术 集成 一体 绿色 建筑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房屋建筑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多项节能、减排、环保技术集成于一体的绿色建筑物,是对现有房屋建筑结构和设备的改进,属于建筑设计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日益恶化,人类生存面临挑战,国内外都在采取措施,例如,近年来城市建设中兴起的绿色建筑物概念。所谓的绿色建筑物是一种高功能、可持续建筑物,涉及水资源保护、节能、再生能源、材料选用以及室内环境质量等多功能的集成。国内的房屋建筑结构多数存在着设计思想不先进、结构简单、占地多、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缺陷,但也有部分建筑物的设计技术方案向追求绿色建筑物所具有的功能方向转变,如公开号为CN135392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绿色建筑物外墙结构》,公开号为CN157913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用于建筑物平台和屋顶绿化的花槽装置》,公开号为CN1676826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建筑物》,公开号为CN147897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建筑物屋顶花园》,公开号为CN180492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节能型建筑物能效跟踪控制管理装置及其节能控制方法》等,然而上述建筑物的设计技术方案往往只注意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或者追求先进又忽视了经济实用性,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将既节能减排、又环保实用的多项技术集成于一体的建筑楼宇在国内还没有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的同时提供各项先进实用技术并集成整合,作用于同一个建筑,使其产生理想的突出效果,从而给出一种将节能减排环保技术集成于一体的绿色建筑物。该将节能减排环保技术集成于一体的绿色建筑物,包括有楼体、空气净化系统、阳光采能系统、风能发电系统、风光互补路灯、稳定保温墙体、消音楼板、器具发电、感温窗、冰箱节电与热水、节水阀门、废水二次循环系统、种植柱、种植箱、智能节电系统等部分,系由数十项分支新技术构成了一个绿色建筑集成系统,即充分利用建筑物外的自然界阳光、空气、地温、风、雨、雪等自然资源,又充分的利用建筑内部的节电、节水、绿化、保温、消音、净化功能,从而达到绿色建筑物集成技术的整合效果,大大提高了建筑的节能减排和建筑的附加值。
本发明给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将节能减排环保技术集成于一体的绿色建筑物,包括有屋顶、楼体、楼层板,其中屋顶上设有阳光采能系统和屋顶花园,其特点是各楼层还设有可种植植物的的露台花园,所述的阳光采能系统为智能采光系统,该智能采光系统由设置在屋顶(平面)或屋顶(平面)与楼体朝阳面(立体)上的可自动跟踪光源的智能采光装置、循环热水管路组成,其中可自动跟踪光源的智能采光装置通过循环热水管路与各楼层的户内热循环装置相通。
为更好的完成本发明的目的,所述的设置在屋顶(平面)的可自动跟踪光源的智能采光装置内设有多列(至少一列以上)固定在支架上的凸透镜,固定凸透镜的支架通过连杆与横拉杆相连接,横拉杆通过离合器与手动离合装置或由控制电路控制的电机相连接,所述的凸透镜下面设有受热体,即与循环热水管路相通的管道。工作时,既可由光感控制电路控制电机转动,通过离合器、横拉杆、连杆拉动固定凸透镜的支架,使凸镜自动跟踪光源获取最佳采光角度,又可操纵手动离合装置中的手轮转动,通过离合器、横拉杆、连杆拉动固定凸透镜的支架,人工使凸镜跟踪光源获取最佳采光角度。
为更好的完成本发明的目的,设置在楼体朝阳面上的可自动跟踪光源的智能采光装置内也设有多列(至少一列以上)固定在支架上的凸透镜,凸透镜下面设有与支架同轴的受热体,即与设置在屋顶的智能采光装置内的受热体相通的管道,固定凸透镜的支架通过连杆与横拉杆相连接,该横拉杆的一端与转向轮的轴头相连接,转向轮的齿牙与一根垂直的拉轨上的拉齿相啮合并与拉轨另一侧的滑轮固定连接,该垂直的拉轨的上端与升降轮的摇臂相连接,升降轮通过同轴的手动轮的齿轮及与手动轮的齿轮相啮合的电机的齿轮与电机相连接,手动轮的齿轮两侧还设有竖立的支架,支架上设有下沿搭靠在手动轮的齿轮上的单向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建良,未经杨建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18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盆景专用移植设备
- 下一篇:车辆用前照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