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污闪涂料带电喷涂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11706.2 | 申请日: | 2008-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3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晓强 |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05B9/04;B08B1/04 | 
| 代理公司: | 丹东汇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枫燕 | 
| 地址: | 118008辽宁省丹东市振兴***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污 涂料 带电 喷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高空涂料喷涂装置,尤其涉及的是电力系统带电喷涂工作的防污闪涂料带电喷涂设备。
背景技术
电网污闪事故是导致电力系统大范围停电的重要原因之一,将防污闪涂料喷涂覆盖于在外绝缘设备表面是避免污闪事故的一重要技术手段。目前,防污闪涂料的喷涂必需在电力设备无电压停电状态下才能进行,为了保证涂料喷涂效果,技术标准要求在良好的气候条件下喷涂操作,如气温适宜、无霜、无雪、无雨、无露、无扬尘、无风沙等。停电会造成无法计算的损失,再谋求与预测的理想天气日期相吻合的停电计划,相当困难,会更加影响喷涂进度。所以解决带电喷涂是解决太多依赖条件的关键技术所在,既可以避免停电损失,而且能够更方便选择理想天气实施防污闪涂料的喷涂操作,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进度。
另外,对绝缘设备进行清扫是喷涂防污闪涂料前的一必要工序,中国专利中提供了一种专利号为CN200620129849.X、名称为“便携式高压带电清扫机”的专利技术,其采用了内部设置传动机构的绝缘杆结构,由电动机带动绝缘杆操作端的清扫转盘工作,其绝缘杆由支撑架支撑工作。这一现有技术存在结构复杂、使用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申请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电力网系统无需的带电运行状态下实施安全的防污闪涂料喷涂操作的防污闪涂料带电喷涂装置,本防污闪涂料带电喷涂装置还可以轻松的转换实现绝缘设备的带电清扫。本发明提供的防污闪涂料带电喷涂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构成的主体构件为绝缘操作杆,该绝缘操作杆内部设有与空气压缩机连通的输送动力压缩气的密闭气道,绝缘操作杆的气道输出端设置与防污闪涂料喷枪或气动马达连接端口。
在上述的整体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绝缘操作杆为多段连接杆结构,各段连接杆气道密闭连通。
在上述整体技术方案中,其绝缘操作杆的气道输出端连接设置的气动马达,其输出轴连接设置清扫盘刷。
本发明提供的防污闪涂料带电喷涂装置专利申请,其技术方案以空气压缩机作为涂料喷涂以及清扫设备的动力装置,通过绝缘操作杆的气道输送,驱动喷枪喷涂防污闪涂料,或驱动气动马达完成对在外绝缘设备的清扫工作。以压缩空气作为驱动动力,有效的解决了喷涂或清扫操作的高压绝缘方面的安全问题,通过空气滤清器滤除压缩空气的水份及其它杂质,其绝缘耐压性能会得到进一步提高,确保了喷涂工作的安全性,并且实现了多功能化,能方便的组装成喷涂装置或清扫刷装置,即便在无供电地区,只要拥有压缩空气气源设备仍可实现涂料喷涂操作或清扫操作,其结构构成简单、功能转换灵活方便、体积小、轻便、易于操纵,有助于提高喷涂质量及清扫质量,并可适合于其它各种高空涂料喷涂或清扫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防污闪涂料带电喷涂装置的组装构成示意图
图2为绝缘操作杆的一段连接杆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专利申请提供的防污闪涂料带电喷涂装置,其主体为绝缘操作杆4,该绝缘操作杆4内部设置有压缩气输送气道40,该压缩气输送气道4连通至空气压缩机1的压缩空气输送口,在压缩空气输送通道3上连接设置有空气滤清器2,用于滤除压缩空气中水份、油质和其它杂质,从而进一步保证带电喷涂或清扫操作中的绝缘安全性能。在本实施结构中,其绝缘操作杆4可以采用多段连接杆构造,各段杆长设计为标准长度,将相应段连接杆连接起来,使绝缘操作杆长度适合于实际操作高度。如图2所示,绝缘操作杆的各段连接杆包括连接杆48,连接杆48两端可拆卸密封连接设置气道连通管接头或控制阀管接头,相邻各段连接杆之间由连接管接头相互连接至绝缘操作杆具有所需长度,该绝缘操作杆的输送气道下端口经控制阀5连接至空气滤清器2,上端口连接防污闪涂料喷枪6的气压端口,或连接气动马达7,由气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清扫刷盘,实施在外绝缘设备的清扫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晓强,未经刘晓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17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