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中等厚度板坯连铸机生产低合金包晶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1563.5 | 申请日: | 200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6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赵爱英;姚伟智;张洪峰;刘敏;孟宪敏;刘振中;许海亮;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3/04 | 分类号: | C22C33/04;C22C38/16;C21C5/28;C21C7/06;C21C7/072;B22D11/00;B22D11/1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09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等 厚度 板坯连铸机 生产 合金 包晶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中等厚度板坯连 铸机生产低合金包晶钢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低合金包晶钢的生产方法是采取模铸形式,在上世纪70年代 后期连铸工业化生产以后,经历了上世纪80~90年代连铸大发展时期, 传统连铸机也出现了浇铸包晶钢的生产经验。但是,对于中等厚度(80~ 150mm)的连铸机,由于其拉速快、铸坯薄、水口内径小、结晶器液面 波动大的特点,如果按照传统连铸机生产低合金包晶钢的方法,就不能 满足中等厚度连铸机的生产和质量要求。将传统连铸机生产低合金包晶 钢的方法移用到目前的中等厚度连铸机上,[C]范围在0.09%~0.15%范围 内,发生了δFe+L(液体)→γFe包晶反应,该反应的发生使结晶器内 的坯壳收缩量大,在坯壳与铸坯之间形成气隙早而大,热流传递受阻, 导致铸坯坯壳不均而形成表面纵裂;形成的薄坯壳出结晶器后在辊子处 受压形成鼓肚造成液面波动大,进而在结晶器振痕处由于波动的液面形 成横向凹陷。所以,用中等厚度连铸机无法保证在高拉速下成批量生产 低合金包晶钢,也就无法充分发挥这一高拉速铸机的高效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 中等厚度连铸机在高拉速下稳定地批量生产低合金包晶钢的方法。
本发明用中等厚度板坯连铸机生产低合金包晶钢的方法包括下列工 艺步骤:
(1)转炉冶炼:出钢过程中随着脱氧剂向钢水罐中加入冶金白灰,加 入量为5~8kg/t钢,以增加钢水碱度;出钢后,向顶渣中加入少量铝粉与 氧化钙的复合物,降低渣中氧化性,提高顶渣碱度;通过气动、挡渣球 等方式实现无渣出钢,以避免转炉渣对钢水的污染;由于LF炉无法处理 磷,出钢终点磷应控制在成分范围内;碳成分控制低于最终成分下限, 避免转炉终点碳控制过高造成LF炉碳成分调整困难;其它成分应低于上 限值,以便LF进行成分调整。
(2)LF炉精炼:采用常规方法向渣中加入冶金白灰、铝,进行渣、钢 深脱氧,去除顶渣中过剩的FeO、MnO,碱度的提高可以降低渣、钢反 应的动力学性能;并采用合理的底吹氩气搅拌制度,氩气流量控制标准 为:处理前期1~5min时,流量控制在300~500NL/min,处理中期6~15min 时,流量控制在80~150NL/min,16~22min时,流量控制在 200~300NL/min,处理后期23~30min时,采用小氩量进行净吹脱夹杂, 流量控制在30~80NL/min;其间根据要求对钢水进行脱硫、温度调整、 时间调整、成分微调等。
(3)连铸:采用中等厚度板坯连铸机连铸;采用熔化速度快的高碱度 结晶器保护渣,其成分重量百分比为:SiO2:25.0%~31.0%、CaO: 39.0%~45.0%、MgO:1.0%~3.0%、Al2O3:1.0%~4.0%、Na2O:5.0%~9.0%、 F:8.0%~12.0%、Li2O:2.0%~4.0%、Ctot:3.0%~5.0%、H2O:0.5以下, 其碱度CaO/SiO2:1.48。这样可以使坯壳与结晶器壁间的润滑得到进一 步改善,减少由于包晶反应带来的液面波动形成的表面横向裂纹缺陷; 实现结晶器吹氩保护;为控制结晶器保护渣熔化速度,将结晶器氩气流 量控制在1.0~3.0NL/min,保护渣的厚度在40~60mm,结晶器浸入式水口 的浸入深度在90~160mm;采用中薄板连铸结晶器浸入式水口(专利号 CN200520091587.8),可提高结晶器内热流场的活跃性,达到稳定保护渣 状态的目的,使在不同拉速下保护渣的熔融层厚度能够快速进行调整, 防止由于包晶反应形成气隙早而产生的表面纵裂纹;连铸过程中铸流二 次冷却采用中等厚度铸机特有的二次弱冷,以防止已经形成的表面缺陷 进一步扩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15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处理有机废水的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可提供电源的信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