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基润滑油及生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11131.4 | 申请日: | 2008-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5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 发明(设计)人: | 潘德顺;张晓琳;张礼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三达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M173/00 | 分类号: | C10M173/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闪红霞 |
| 地址: | 116023辽宁省大连市高新技术园***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油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油,尤其是一种润滑及冷却效果好、成本低、满足环保要求的水基润滑油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机械设备中的元件通过设备提供必要的动力,进行相对滑动或转动,两个互相接触的机械元件之间就会产生摩擦。为了降低所产生的摩擦力,减少磨损,阻止对偶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热,防止机械元件表面腐蚀,延长对偶机械元件的使用寿命、保证设备中的机械元件长期正常运转,就必须对相对运动的两个对偶的机械元件施行润滑处理。润滑处理一般分为流体润滑、混合润滑和边界润滑,在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润滑广泛应用的就是流体润滑。流体润滑的作用机理是在相对运动的机械元件表面形成一层连续并具有足够压力的流体润滑剂膜而将摩擦表面分隔开。由于流体润滑所使用的润滑油既要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又要具有较好的冷却作用,因此现有润滑油大多都是油基润滑油,极少部分的水基润滑油的润滑及冷却效果较差。然而,加工军工零部件的专用设备,其机械传动系统的轴类构件表面有镀铬、镀镍、镀青铜、镀银合金等,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要求必需注入水基润滑油,不允许采用常规的油基润滑油进行润滑。因现有的水基润滑油并不能满足上述军工专用设备的表面润滑,给军工零部件的加工带来很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润滑及冷却效果好、成本低、满足环保要求的水基润滑油及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水基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及重量百分比如下:
聚乙二醇 10~14%
丙三醇 16~20%
乙二醇 1~3%
磺化蓖麻油 3~5%
苯骈三氮唑 0.4~0.6%
工业乙醇 2~3%
异噻唑啉酮 0.05~0.15%
去离子水 60~62%。
所用原料及重量百分比的最佳方案如下:
聚乙二醇 12%
丙三醇 18%
乙二醇 2%
磺化蓖麻油 4%
苯骈三氮唑 0.5%
工业乙醇 2.5%
异噻唑啉酮 0.1%
去离子水 61%
一种水基润滑油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a.先用计算量的工业乙醇将苯骈三氮唑溶解,备用;
b.将计算量的去离子水、聚乙二醇、丙三醇、乙二醇依次加入到反应釜中,启动搅拌器,调整转速为200转/min连续搅拌1小时;
c.再依次将a步骤所得备用料、磺化蓖麻油和异噻唑啉酮加到反应釜中,并加温到50~60℃连续搅拌2小时;
c.降至常温。
本发明是水基润滑油,容易在金属表面上黏附和展开,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能;所含有的表面活性物质的极性基团对相对运动的对偶机械元件金属表面有很大的亲和力,同时极性分子的极性基具有较强的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作用,可容易地吸附在金属表面上,以形成熔点更高、更加稳定、牢固的润滑膜,在高压、高温和激烈的摩擦作用下也不致破坏,其润滑及冷却效果更好;本发明在长期贮存或使用过程中不易变质,尤其在夏季使用其保质期长,对操作人员无毒无害,对环境无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原料及重量百分比如下:聚乙二醇10~14%、丙三醇16~20%、乙二醇1~3%、磺化蓖麻油3~5%、苯骈三氮唑0.4~0.6%、工业乙醇2~3%、异噻唑啉酮0.05~0.15%、去离子水60~62%。
各原料可在重量范围内进行选择,使重量之和为100%。
生产方法如下:
a.先用计算量的工业乙醇将苯骈三氮唑溶解,备用;
b.将计算量的去离子水、聚乙二醇、丙三醇、乙二醇依次加入到反应釜中,启动搅拌器,调整转速为200转/min连续搅拌1小时;
c.再依次将a步骤所得备用料、磺化蓖麻油和异噻唑啉酮加到反应釜中,并加温到50~60℃连续搅拌2小时;
d.降至常温即可。
实施例2:
生产方法同实施例1,只是原料及重量百分比如下:聚乙二醇12%、丙三醇18%、乙二醇2%、磺化蓖麻油4%、苯骈三氮唑0.5%、工业乙醇2.5%、异噻唑啉酮0.1%、去离子水61%。
将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产品原液作为润滑油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三达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三达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11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