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珍优树种可调式育苗容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0061.0 | 申请日: | 200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0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范志平;余新晓;邓东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9/10 | 分类号: | A01G9/10;A01G23/0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种 调式 育苗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业与园林领域,具体地说是用于培育珍贵、优质树种幼苗的一种珍优树种可调式育苗容器。
背景技术
在林业与园林苗圃生产中幼苗需要集中培育,长大后再进行移植,这时通常会用容器育苗,就是把种子或者扦插苗装在盛有基质的容器中,长到一定程度后连同容器一起移植。容器育苗是国内外苗木培育都推广的育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育苗可以保持育苗基质中的水分和养分,移植时保护苗木根系不受伤害,便于长途运输,提高移植成活率。容器育苗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区的珍优树种引进时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珍优树种的幼苗抗旱性差,所以移植时幼苗的苗龄越大,根系成长得越茁壮,移植的成活率越高,因此珍优树种的幼苗必须要生长至需要大小才能向林地移植。
目前市场上育苗容器种类很多,但大部分都存在缺陷。早期出现的稻草杯、竹器杯、柳条杯等制作工艺复杂,材料来源有限,而且只能用一次,成本高,不适用于大规模育苗;使用最广的塑料薄膜袋也是用一次就废弃,且不易分解,大量遗弃造成土壤污染,而且因为薄膜袋无孔会因为容器积水发生烂苗现象,还会影响苗木的根系生长,出现窝根现象,延长缓苗期;新近出现的一些硬塑质、纸质及其他材质的杯状育苗容器材料制作加工技术繁琐,成本高昂,也会产生烂苗和窝根现象。传统的育苗容器还有一个普遍的缺点,就是不适宜大苗移植,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珍优树种的幼苗抗旱性差,过早移植成活率很低,裸根移植更是不易成活,而需要长至大苗才能移植成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要提供一种材料来源方便,制作方法简单,既能保持基质养分,又能透水透气,还不影响苗木根系生长,尤其适宜珍优树种进行大苗移植的可调式网状育苗容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珍优树种可调式育苗容器,为具一开口的网状袋体结构,所述网状袋体的网眼尺寸范围为0.1~1cm。所述网状袋体上具若干孔。所述网状袋体为植物材料的麻袋、帆布袋或非植物材料的遮荫网、编织袋。所述网状袋体为长方形、圆形或多边形。所述网状袋体大小可根据需要调整尺寸。
与其他容器育苗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各种网状物为原料,价格低廉,来源广泛。
(2)本发明采用的网状结构可使育苗容器中一部分苗木根系从网眼伸出容器外,不会发生窝根现象,不仅有利于透水透气,同时还解决了封闭型育苗容器因积水出现烂苗的问题。
(3)本发明制作方法简单,而且育苗容器可以多次使用,利于大规模生产应用。
(4)本发明可采用植物材料,可自然降解,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5)本发明制作方法灵活,适应性广,可以根据苗木种类、根系形状选择原材料,调整育苗容器形状和网眼密度,还可按需求在网布上剪孔增加育苗容器的孔隙度,大大提高了苗木的生长率和成活率。
(6)本发明育苗容器大小可根据需要调整至大苗尺寸,不仅适合一般的育苗,尤其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的珍优树种育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编织袋结构示意图(可用于大苗培育)。
图2为本发明遮阴网结构示意图(可用于普通苗培育)。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分别用透光率40%的遮荫网和剪孔的编织袋为原料,遮荫网的网眼大小为0.1cm,剪孔的编织袋网眼大小为0.2cm,剪孔大小为0.5cm,把遮荫网和编织袋剪成长宽比例为1:2的矩形,对折矩形长的两边,缝合成具一开口的可调式网状育苗容器,将此育苗容器与普通的塑料薄膜育苗袋进行对比育苗试验。每种育苗容器选取10株株高近似,平均株高为23.5cm的复叶槭于2007年6月份移植入林地,2007年10月份测量每株株高,计算使用每种育苗容器的幼苗苗木的平均株高,结果为:使用遮荫网育苗容器、剪孔的编织袋育苗容器和塑料薄膜育苗袋的幼苗平均株高分别为:175cm、170cm、110cm。
由本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育苗容器明显优于传统的塑料薄膜育苗袋。在使用本发明时,根据不同的树种、苗龄、根形选择不同的原材料、网眼形状以及网眼密度,可以获得更好的育苗效果。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00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