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余热回收方法和余热回收系统以及所使用的吸收液工作流体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09653.0 | 申请日: | 2008-0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4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 发明(设计)人: | 谷俊杰;詹姆斯·谷;程瑞英;刘存柱;李胜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谷俊杰;詹姆斯·谷;程瑞英;刘存柱;李胜昌 |
| 主分类号: | F01K25/06 | 分类号: | F01K25/06;F01K25/1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宗华 |
| 地址: | 加拿大*** | 国省代码: | 加拿大;CA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 回收 方法 系统 以及 使用 吸收 工作 流体 | ||
1.回收余热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将来自吸收器的包括吸收剂和被吸收剂的无水吸收液与来自低温热源的加热工质在再生器中换热以形成吸收剂和高压过热被吸收剂;
b)将步骤a)产生的高压过热被吸收剂输送到透平机以产生动力或输送到换热设备以提供热源;
c)将来自步骤a)的吸收剂与经步骤b)透平机或换热设备后的被吸收剂在吸收器中接触形成该无水吸收液。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步骤b)透平机连接发电机以发电。
3.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步骤b)透平机连接需动力驱动的设备。
4.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需动力驱动的设备包括泵或压缩机。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步骤c)中形成的无水吸收液在再入再生器之前被步骤a)产生的吸收剂预热。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步骤a)产生的高压过热被吸收剂在进入透平机之前经干燥器干燥。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从透平机出来的被吸收剂在进入吸收器之前被冷却。
8.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经干燥的高压过热被吸收剂在进入透平机之前被加热以提高热度。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再生器为两级间接换热,中间过渡流体为水、水蒸汽、己二醇溶液或导热油。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吸收器为两级间接换热,中间过渡流体为水、水蒸汽、己二醇溶液或导热油。
11.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吸收剂由至少一种不挥发无机盐组成。
12.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无机盐包括硝酸锂,硫氰酸钠,硫氰酸钾,碳酸钾或它们的混合物。
13.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基于吸收液总重量计无机盐含量大于52wt%。
14.权利要求1-13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无水吸收液中还包含基于吸收液总重量计0-5wt%的干燥剂。
15.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述干燥剂为氧化钙、硅胶、分子筛中任一种或其混合物。
16.权利要求1-13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无水吸收液中还包含基于吸收液总重量计为0-2wt%的表面活性剂。
17.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二乙基己醇。
18.权利要求1-13任一项的方法,其中被吸收剂为无水氨。
19.回收余热系统,包括
a)再生器,用来将来自吸收器的由吸收剂和被吸收剂组成的吸收液与来自低温热源的加热工质换热以形成吸收剂和高压过热被吸收剂;
b)透平机或换热设备,使用再生器产生高压过热被吸收剂产生动力或提供热源,
c)吸收器,用来将再生器产生的吸收剂与经透平机或换热设备后的被吸收剂接触以形成吸收液。
d)溶液泵,用来将吸收液输回再生器。
20.权利要求19的回收余热系统,进一步包括连接到透平机上的发电机。
21.权利要求19的回收余热系统,进一步包括连接到透平机上的需动力驱动的设备。
22.权利要求21的回收余热系统,其中需动力驱动的设备包括泵或压缩机。
23.权利要求19的回收余热系统,进一步包括预热进入再生器之前吸收器的预热器。
24.权利要求19的回收余热系统,进一步包括干燥器。
25.权利要求19的回收余热系统,进一步包括冷却器。
26.权利要求19的回收余热系统,进一步包括液体压力功回收系统,该系统将高压再生器产生的吸收剂流至吸收器前的压力通过旋转装置将其内能输送至溶液泵。
27.权利要求26的回收余热系统,其中所述旋转装置是水力透平机。
28.权利要求19的回收余热系统,溶液泵由透平机驱动,无需外部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谷俊杰;詹姆斯·谷;程瑞英;刘存柱;李胜昌,未经谷俊杰;詹姆斯·谷;程瑞英;刘存柱;李胜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965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普通手机看家防盗鸣叫器
- 下一篇:烷基苯甲酸酯混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