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杆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的组合体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09631.4 | 申请日: | 2008-0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2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 发明(设计)人: | 奥田胜雅;间岛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3/639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新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配合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杆连接器及其配合连接器的组合体。
背景技术
该类型的连接器组合体在USP6733313或JPAH11-185872中公开, USP6733313和JPAH11-185872均通过引用在此全文并入。传统的连接器 组合体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连接器分开之后的平滑的再配合操作。因此,存 在对于能够保证平滑的再配合操作的连接器组合体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彼此配合和彼此分离的第一连接器 和第二连接器的组合体。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主体、被引导部分、和 制动器-释放器。所述被引导部分由第一主体保持并且当所述第一连接器 与第二连接器彼此配合或彼此分离时所述被引导部分在分离位置和配合 位置之间通过初步配合位置可移动。所述配合位置和初步配合位置位于第 二连接器内。所述制动器-释放器伴随所述被引导部分。所述第二连接器 包括第二主体、杆和杆制动器。所述杆设置有引导部分,所述杆被第二主 体支撑从而所述杆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旋转。当所述杆位于第一位置 时所述杆允许被引导部分在分离位置与初步配合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被引 导部分位于初步配合位置之后当所述杆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时所 述引导部分引导被引导部分到配合位置。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配合之 后当所述杆从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时所述引导部分引导被引导部分 到初步配合位置。当所述杆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杆制动器阻止杆从第一位 置朝向第二位置旋转。当所述被引导部分从初始位置朝向配合位置移动时 由制动器-释放器解除对旋转的制动。
通过对下面的描述以及优选实施例的研究以及通过参照附图,会有助 于理解本发明的目的以及更加全面的理解本发明的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杆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的组合 体的透视图,其中杆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彼此分离;
图2是沿线II-II做出的示意性显示图1中的组合体的横截面示意 图;
图3是示意性显示图2中的组合体的横截面视图,其中所述组合体处 于初步配合状态;
图4是示意性显示图2中的组合体的横截面视图,其中所述组合体处 于配合状态;和
图5是示意性显示图2中的组合体的横截面视图,其中所述组合体处 于又一状态。
尽管本发明易于做出各种修改和替换,但是其具体实施例以示例的形 式在图中示出并且被详细描述。然而,应该理解的是,附图和对附图的描 述并不试图将本发明限制到披露的特定形式,而是相反,本发明覆盖落入 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和替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组合体10包括配合连接器11和杆连 接器12,所述杆连接器12沿X方向可与配合连接器11配合并且可从配合连 接器11拆下。
如图1中所示,配合连接器11包括壳体20和多个阳接触件24。
如图1-4中所示,壳体20具有前端部21和后端部22。要注意的是,阳 接触件24从图中省略以便简化描述。壳体20限定在其内的内部空间23。前 端部21形成有开口,从而可以沿X方向通过前端部21的开口看见内部空间 23。当将配合连接器11与杆连接器12配合时,杆连接器12通过前端部21的 开口插入到壳体20内,从而杆连接器12的一部分容纳在壳体20的内部空间 23内。
壳体20的后端部22保持阳接触件24。每一个阳接触件24具有两个部 分:前部分和后部分。阳接触件24的前部分沿X方向从后端部22朝向前端 部21延伸,使得它的前端位于内部空间23内。阳接触件24的前部分具有L 形状并且从后端部22在壳体20外部延伸,以便与基板(没有示出)连接, 配合连接器11将被安装在所述基板之上。所述阳接触件24布置成多排和多 列。
如图1-4中所示,该实施例的配合连接器11进一步包括被引导部分 25。图示的被引导部分25在前端部21处形成在壳体的上内表面26上,并且 沿与X方向垂直的Z方向朝向壳体20的内部突出。换言之,被引导部分25在 内部空间23内向下突出。被引导部分25固定到壳体20上从而被引导部分25 与壳体20一起移动。此实施例的被引导部分25与壳体20形成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96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