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液晶显示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8704.8 | 申请日: | 200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3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5/04;G02B3/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英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液晶显示 以及 液晶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且尤其涉及一种厚度较小的背光模块 及应用此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日益发达,平面显示器已将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淘汰, 成为目前的主流。在平面显示器中,又以液晶显示器的技术最为成熟 且普及化。然而,由于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面板本身无法发光,故 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必须提供背光模块以提供光源,进而达到显示的 功能。
图1是一种现有的背光模块的剖示图。参照图1,背光模块100 包括光源组110、扩散板120、光学膜片组130以及固定框140,其 中固定框140固定光源组110、扩散板120以及光学膜片组130。光 源组110配置于扩散板120下方,并位于固定框140与扩散板120之 间,而光源组110所发出的光线经过扩散板120及光学膜片组140后 形成均匀的面光源。
由于现有扩散板的扩散效果有限,因此光源组需与扩散板间隔一 段相当大的距离,以避免进入扩散板的光线过于集中而使由扩散板出 射的面光源不均匀。如此一来,就导致背光模块的厚度无法减小,而 造成液晶显示器无法符合薄型化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背光模块包括第一光学板、第二光学板以及光 源组,其中第一光学板具有第一凹凸结构面,而第二光学板具有第二 凹凸结构面。第二光学板配置于第一光学板上方,而第一凹凸结构面 与第二凹凸结构面互相背对,且光源组配置于第一凹凸结构面下方,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板的光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光学板的光折射率。
在上述背光模块的实施例中,第二凹凸结构面的每个突起部分的 截面形状为第二三角形,各第二三角形的底角大于0度而小于或等于 5度。
在上述背光模块的实施例中,第一凹凸结构面的每个凹陷部分的 截面形状为第一三角形,各第一三角形的底角大于或等于14度而小 于90度。
在上述背光模块的实施例中,第一凹凸结构面的每个凹陷部分的 截面形状为第一三角形,而第二凹凸结构面的每个突起部分的截面形 状为第二三角形。各第一三角形的底角大于或等于14度且可小于21 度,而各第二三角形的底角大于0度而小于或等于5度。
在上述背光模块的实施例中,第一凹凸结构面的每个凹陷部分的 截面形状为第一三角形,各第一三角形的底角大于或等于14度且可 小于21度。
在上述背光模块的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外框,用于支撑第 一光学板、第二光学板与光源组,且光源组位于第一光学板与外框之 间。
在上述背光模块的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至少一增光膜片, 配置于第二凹凸结构面。
在上述背光模块的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至少一扩散膜片, 配置于第二凹凸结构面。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液晶显示模块,包括上述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 示面板,且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背光模块的第二凹凸结构面上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上述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 面板,且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背光模块的第二凹凸结构面上方。
本发明的背光模块、液晶显示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中,背光模块 因具有第一凹凸结构面,因此对通过的光线有更好的扩散效果。如此 可使光源与第一光学板的距离更接近,以减低背光模块、液晶显示模 块以及液晶显示器的厚度。此外,背光模块因具有第二凹凸结构面, 因此对通过的光线有更好的增亮效果。。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 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的背光模块的剖示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图;
图3为图2的背光模块中第二光学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背光模块中第一光学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5A至图5D为模拟光线通过如图3的第二光学板时在各种θ1 与α2的条件下第二光学板的法线方向上的光强度分布表;
图6为模拟光线通过如图4的第一光学板时在各种θ1与α1的条 件下第一光学板的法线方向上的光强度分布表;
图7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模块的示意图;
图8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87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画素数组基板
- 下一篇: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及光线色彩调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