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渗碳炉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08605.X | 申请日: | 2008-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5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康规;南口雅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洋热系统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23C8/20 | 分类号: | C23C8/2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锦华;黄启行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渗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渗碳炉,该连续渗碳炉对正在包含渗碳气体的环境大气中被输送的工件,即处理对象,接连地执行包括渗碳处理的多个过程。
背景技术
对于连续渗碳炉,在炉内设有加热区域、渗碳区域、扩散区域和冷却区域等。当料盘从炉的输送入口向炉的移出口被输送时,已装载在料盘上的工件在这些区域中的每一个中受到处理。
作为用于在炉内输送工件的方法,料盘推动器方法和辊道炉床方法都是可用的。对于使用料盘推动器方法的连续渗碳炉,例如,如日本专利特开2004-10945中所公布的,最靠近上游侧的料盘从输送入口被推动器推向移出口,因而,多个料盘在被保持相互接触的同时被输送。另一方面,对于使用辊道炉床方法的连续渗碳炉,跨过炉底布置的大量炉床辊被旋转地驱动,使得料盘在这些炉床辊上方被移动。
对炉内的加热区域和渗碳区域施加相互不同等级的加热能量是必须的。另外,渗碳区域接收渗碳气体的输入。为了加强渗碳处理后工件的产品质量,必须保持每个区域中的温度和环境大气是不变的;并且,为此,已经设想出利用根据需要打开和关闭的中间门来选择性地隔离与前述接连区域之间的温差最显著的加热区域。
对于辊道炉床方法,可以通过控制炉床辊的旋转以简易的方式调节不同料盘之间的间隙。因此,使用辊道炉床方法并且在加热区域和渗碳区域之间安装了中间门的连续渗碳炉在当今被广泛应用。
然而,对于使用辊道炉床方法的连续渗碳炉,必须从外面来驱动大量炉床辊,而且相当大数量的热能被炉侧壁的热扩散浪费掉,炉床辊的轴被支撑在所述炉侧壁中。另外,必须通过循环地来回旋转炉床辊而使其摆动,以防止炉床辊由于从料盘施加到其上的载荷而偏转,以致炉床辊的驱动控制变得麻烦。此外,这些大量炉床辊的维护也变得复杂和麻烦。而且,炉的尺寸由于多个料盘之间的间隙的设置而增大。
另一方面,对于使用料盘推动器方法的连续渗碳炉,可以消除上述的辊道炉床方法的缺点;并且,通过改变推动器的行程,可以在最靠近上游侧的料盘和它前面的料盘之间设置间隙。然而,在其自身和加热区域之间设有中间门的清洗腔室存在于炉的输送入口侧,所以在前一个料盘已经被从加热区域输送到渗碳区域之前,不可能将下一个料盘送入清洗腔室,这使得送入料盘之间的时间周期较长。
另外,通过提供平面图上的推角相互正交的多个推动器,并以Z字形方式改变料盘在炉内的输送方向,可以在一对料盘通过炉时,在这对料盘之间产生间隙。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炉在平面图上的形状不能够被做成直线形,使得装置占有的区域尺寸增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料盘推动器方法来操作的连续渗碳炉,使用该连续渗碳炉,在保持输送通道在平面图上的形状为直线的同时,其上装载了工件的料盘的输送通道被制成包括位于渗碳区域上游侧的多段,并且,使用该连续渗碳炉,通过设置在每段推动料盘的多个推动器,可以在每个正被接连地输送的料盘与下一个料盘之间建立间隙,以允许所安装的中间门的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连续渗碳炉提供炉、举升机构和多个推动器。所述炉具有渗碳区域和包括所述渗碳区域上游侧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多个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一区域沿着装载在料盘上的工件的输送方向依此次序接连地布置。所述举升机构在所述多个区域中除了最靠近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区域的某些区域将料盘降低。所述多个推动器包括第一推动器和第二推动器。所述第一推动器将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料盘推到所述渗碳区域。所述第二推动器将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料盘推到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多个推动器被布置成它们推动所述料盘的位置越是接近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则越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续渗碳炉的平面剖视图;
图2是该连续渗碳炉的侧面剖视图;和
图3A至3E是用于说明该连续渗碳炉的主要部分的操作的示意性侧面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使用具体的术语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续渗碳炉的一个示例的平面剖视图。图2是该连续渗碳炉的侧面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洋热系统株式会社,未经光洋热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86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