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声强化自去垢微电流电解灭菌除藻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07856.6 申请日: 2008-02-26
公开(公告)号: CN101519235A 公开(公告)日: 2009-09-02
发明(设计)人: 王家君 申请(专利权)人: 王家君
主分类号: C02F1/467 分类号: C02F1/467;C02F1/3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88北京市海***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超声 强化 去垢微 电流 电解 灭菌 装置
【说明书】:

发明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超声强化自去垢微电流电解灭菌除藻装置,尤其是可以倒极除垢、采用超声和微电流电解杀灭细菌和蓝藻的水处理装置,属于环境保护技术范畴。

背景技术

蓝细菌(cyanobacteria)亦称蓝藻或蓝绿藻(blue-green algae)。它们的细胞核结构中无核膜、核仁,属原核生物,不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壁也与细菌相似,由肽聚糖组成,革兰氏染色阴性,故它们归属于原核微生物中。

蓝细菌为单细胞生物,个体比细菌大,一般直径或宽度为3—15μm。但是,蓝细菌很少以单一个体生活,通常是在分裂后仍聚集在一起,形成丝状或单细胞的群体。当许多个体聚集在一起,可形成很大的群体,肉眼可见。蓝细菌主要生长在水体表层——水面下0.5m之间,多数蓝细菌为蓝色或蓝绿色,所以,人们习惯上仍然称它为蓝藻或蓝绿藻。

蓝细菌分布广泛,从南极到北极,从海洋到高山均可见其踪迹。它们常生长在岩石、树皮或在池塘、湖泊中生长,繁殖旺盛,使水体的颜色随蓝细菌本身的颜色而变化。有的种类能发生草腥味或霉臭味。

蓝细菌含有色素系统(主要含有藻蓝素,此外还含有叶绿素α、胡萝卜素或藻红素)。由于每种蓝细菌细胞内所含有各种色素的比例不一,所以,可能呈蓝、绿、红等颜色。蓝细菌的营养简单,不需要维生素,以硝酸盐或氨作为氮源,能固氮的种很多。某些种具有圆形的异形胞(hererocyst),一般延着丝状体或在一端单个地分布,是蓝细菌进行固氮作用地场所。蓝细菌进行放氧性的光合作用,为专性光能无机营养微生物,其反应如下

CO2+H2O=[CH2O]细胞物质+O2(g)

这些特点与一般藻类相似。其繁殖以裂殖为主,少数种类有孢子;丝状蓝细菌还可通过断裂形成断殖体进行繁殖,没有有性繁殖。

当水体中排入大量含氮和磷的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则使蓝细菌过度繁殖,将水面覆盖并使水体形成各种不同色彩的现象,在淡水域称为“水华”(water bloom),在海水域称为赤潮。能形成“水华”的蓝细菌包括微囊藻属(Microcystis)、鱼腥藻属(Anabaena)、颤藻属(Oscillatoria)等属中的一些种。由蓝细菌形成的“水华”往往有剧毒,如铜色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eosa)和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guae)等,家禽或家畜饮用这种水后不到一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就可中毒死亡,而且也能引起水生生物(如鱼类)中毒死亡。由于大量蓝细菌将水面覆盖从而阻碍了水体复氧,同时大量蓝细菌因死亡而腐败,致使水体因而缺氧而发臭,形成恶性循环。(任南琪等,污染控制微生物学,p38—39,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天然水体中,除了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大量蓝藻以外,尚有许多有害细菌和病毒等,如大肠杆菌(Coliform)、肠道球菌(Enterococcus group)、杀弧菌(Vibrio cholerae)等等,这些水体在船舶航行所采集的压载水中,有可能被带往其它水域,引发生态灾难。通常为减小船舶过大的弯曲力矩和剪切力,减轻船体震动,几乎所有的船舶都设有压载水系统。实验证明,长期积存在压载水舱中的压载水中存在大量的细菌、病原体和其他的一些非本地的微生物。在富含铁元素的压载水舱中,它们可以迅速繁殖并存活几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当船舶将这些外来的或新的微生物排出时,会造成当地的生态环境平衡失调。一般而言,这些微生物对人体有害,一旦发生压载水的泄漏,会污染环境、船舶,威胁人员的健康,也可能造成货物的损坏。随着人们对对环境保护观念的增强,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IMO(InternationalMaritime Organization,国际海事组织)调查结果发现,4种甲藻等有毒藻类是通过船舶压载水传播到中国的,并造成大面积的赤潮灾害(刘富斌,船舶,2006年8月.第4期)。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我国由于生物入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74亿元,其中海洋生物入侵是主要成因之一。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家君,未经王家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78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