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在电力中断传输信号的光接收器及其紧急广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07112.4 | 申请日: | 2008-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9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环球广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10/158 | 分类号: | H04B10/158;H04H20/59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 宁;张华辉 | 
| 地址: | 3158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中断 传输 信号 接收器 及其 紧急 广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接收器及其广播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在电力中断传输信号(即讯号)的光接收器及其相关的紧急广播系统(OPTICALRECEIVER CAPABLE OF TRANSMITTING SIGNALS DURING POWER INTERRUPTIONAND EMERGENCY BROADCAST SYSTEM USING THE SAME)。
背景技术
光纤传输具备充裕的频宽容量,以及不受电磁波干扰与低损耗等优势特性,因此已经成为宽频网路布建的趋势。光纤化网路的铺设逐渐从骨干网路与都会网路往接取网路发展,光纤接取网络技术(FTTx)包含数种建设光纤接取网路的方式,其中光纤到府(FTTH,Fiber to the home)服务将光纤网路的范围从局端机房设备铺设到终端用户住宅内部,提供各种高速的宽频服务。
采取光纤到府服务形式的有线电视广播系统中,局端将广播信号(信号即讯号,本文均称为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输入光缆内部传输。用户端须使用光接收器来耦接光纤信号线,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连接一般视讯常用的同轴电缆传输到电视。请参阅图1所示,是一现有习知的光接收器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接收器10主要包括有一感光二极管100、一匹配电路105以及一信号处理电路11。感光二极管100的负极端经电阻R10耦接电源端Vcc,以逆向偏压操作于光传导模式(Photoconductive mode),接收光纤网路所传输的光信号,并回应光信号的强度,转换光信号为电信号输出。匹配电路105用来作感光二极管100与信号处理电路11间的阻抗转换。信号处理电路11包括数级相互串接的放大器111、113、115,以及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12与输出衰减器114,来对感光二极管100输出的信号作放大、滤波等处理,再将经过处理的信号传送到传输埠130输出。
光接收器10一般是通过电压转换器,从交流电源取得电力转换为内部所需的直流电。在无电力供给的情形下,电源端Vcc网路的高阻抗将致使感光二极管100无法产生光感应电流。而信号处理电路11中,包括放大器111、113、115,以及自动增益控制电路112是由主被动元件共同构成,主动元件必须消耗电力来作信号放大等处理。因此,一旦停电,光接收器10将完全失去信号传输的功能,用户端无法经由光纤网路接收影音广播讯息。
然而,当发生台风、地震等重大意外灾害,造成电力中断时,大众将更迫切取得新闻讯息,以了解外界动态,而政府机关也须藉由畅通的传播管道来发布各项紧急讯息。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光接收器及其广播系统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可在电力中断传输信号的光接收器及其紧急广播系统,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光接收器及其广播系统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可在电力中断传输信号的光接收器及其紧急广播系统,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光接收器及其广播系统,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光接收器及其广播系统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可在电力中断传输信号的光接收器及其相关的紧急广播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藉由切换装置根据供电状态,控制感光二极管的负极端耦接于电源端或接地端,使其在外部正常供电与中断供电时,均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从而使得光接收器在电力中断的情况下,仍具备信号传输功能,非常适于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环球广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环球广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71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