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控制显影剂消耗量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06749.1 | 申请日: | 2008-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6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 发明(设计)人: | 裵炳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3G15/08 | 分类号: | G03G15/08;G03G15/00;G03G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钱大勇;邵亚丽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控制 显影剂 消耗量 功能 图像 形成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主机身;
显影盒,将其附到主机身上,所述显影盒带有存储显影剂的显影剂存储单元;以及
控制器,基于显影盒和主机身至少之一来确定平均打印密度,并且相应于所确定的平均打印密度是否低于参考打印密度来控制从显影剂存储单元去除的显影剂量。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
电化单元,配备在显影盒中以使图像接受器充电到预设的电势;
供应单元,向显影剂转印体提供显影剂存储单元的显影剂;以及
高压供电单元,向电化单元和显影剂转印体提供电压或电流,
其中,如果所确定的平均打印密度低于参考打印密度,则控制器控制高压供电单元向电化单元、显影剂转印体和供应单元的至少之一施加预设的复位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控制器将表示打印介质每页打印点数的平均打印密度分为具有预设范围的多个打印密度区段,并且根据每个小于参考打印密度的打印密度区段分别设置施加复位电源的时间段。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控制器确定所计算的平均打印密度属于哪个打印密度区段,并且控制高压供电单元施加与各自打印密度区段对应时间段的复位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提供所述复位电源以便电化单元复位电压的绝对值能够低于图像形成期间被施加到电化单元的电化电压或电化电流的绝对值。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复位电源阻止提供给电化单元的电压或电流。
7.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提供所述复位电源以便被提供给显影剂转印体的显影电压与被提供给供应单元的供应电压或供应电流之差的绝对值能够大于图像形成期间的值。
8.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
显影剂调节单元,配置在显影剂转印体的一侧以便调节由供应单元向显影剂转印体所提供的显影剂的量,
其中,提供所述复位电源以便显影剂调节单元向显影剂所施加的调节电压或调节电流的绝对值能够大于图像形成期间的值。
9.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
曝光单元,在图像接受器上扫描光并且在图像接受器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其中,提供复位电源以便从曝光单元所扫描的光量能够大于在形成图像期间的光量。
10.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
转印单元,配置为面向图像接受器,向打印介质施加参考极性电压的转移,以及将图像接受器的显影剂转印到打印介质,
其中,当施加复位电源到电化单元时,控制器控制高压供电单元向转印单元施加与参考极性相反的转印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
打印介质输送单元,在显影盒与转印单元之间输送打印介质,
其中,当施加复位电源到电化单元时,控制器控制打印介质输送单元停止输送打印介质。
12.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显影盒进一步包括:
清除单元,从图像接受器的表面分离没有被转印给打印介质的残留显影剂,
其中,当施加复位电源时,控制器控制清除单元将图像接受器表面上的显影剂收集到已用显影剂存储单元中。
13.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如果所确定的平均打印密度低于参考打印密度,则控制器控制高压供电单元不施加所述复位电源;以及
显影剂存储单元中残留显影剂的量小于显影剂存储单元最大存储容量的参考比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显影盒的一侧上配置打印信息存储单元;以及
将图像数据的平均打印密度设置为总打印点数与总打印张数的比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根据参考时间段设置图像数据的平均打印密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根据参考张数设置图像数据的平均打印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674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