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模组与包含所述照明模组的显示器及通用照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06292.4 | 申请日: | 2008-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4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 发明(设计)人: | 刘颖;吴百康;陈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V8/00 | 分类号: | F21V8/00;F21V7/00;G02F1/13357;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孟 锐 |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界沙田香港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模组 包含 显示器 通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涉及一种照明模组,特别的涉及一种于照明模组之光条间配置 反射单元的照明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背光照明模组为照明模组的具体应用之一,亦为液晶显示器 的基本组件之一,目前使用的背光照明模组有多种型态,例如:传统侧发光 的背光照明模组系在背光照明模组的两侧配置发光二极管,并且在显示器的 可视范围内提供一光导,背光照明模组两端的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线会经 由光导均匀的辐射出背光照明模组。另一种直接发光的背光照明模组是直接 在显示器的可视范围内提供多个发光二极管,所以不需要使用光导。但是因 为每个发光二极管辐射半能量角约为正负60度,所以直接发光的背光照明 模组必须在发光二极管上方保留一段距离以让每相邻发光二极管射出的光 线有部分交迭。上述两种背光照明模组各有其优缺点,侧发光的背光照明模 组因为使用光导所以普遍重量较直接发光的背光照明模组为重,但是其发光 二极管配置不需如直接发光的背光照明模组紧密;直接发光的背光照明模组 则是需要较长的混光区,故背光照明模组之厚度较厚,且其需要有额外的电 路板,故其整体结构成本较高。照明模组除了可以用于液晶显示器外,也可 以用于通用照明的平面光源,因原理相似,故此只以用于显示器的照明模组 为例。
美国专利公开号2005/0007758A1、2005/0140848A1以及美国专利号 6,966,644都提供了可增加发光二极管间距的照明模组。首先,美国专利公 开号2005/0007758A1提供一种条状具有多个开孔的光导,光条两端各配置 一颗发光二极管。当发光二极管发光时,光导的多个开孔便会辐射出光线以 仿真多个发光二极管。此外,美国专利公开号2005/0140848A1系提供一种 具有多个条状光导的照明模组,其优点在于可藉由个别驱动所选择的光导以 调整照明模组的亮度。再者,美国专利号6,966,644系提供了一种光条,光 条两端的发光二极管所发射出的光线会集中从光条某一个弧面辐射出来以 形成一条线状及均匀的光源。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之光条及应用所述光条的背光照明模组与显示器 不是厚重就是成本过高,需要提供一种轻薄及低成本的光条及应用所述光条 的背光照明模组与显示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照明模组与显示器不是厚重就是成本过高的问题,本 发明提供一种兼具侧发光与直接发光特性的照明模组及应用所述照明模组 的显示器及通用照明装置,以达到轻量、具有较高的发光二极管间距、低成 本以及发光均匀的优点。
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系关于一种照明模组。所述照明模组包含以一预定距 离并列地排列的多个光条;多个光源,分别配置于所述光条之至少一端,以 将光线送入所述光条;以及多个反射单元,其配置于所述光条之间,用来反 射来自所述光条之光线。
依据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反射单元系长条状,其配置方式系实 质上与所述光条平行。较佳地,所述反射单元之剖面至少包含三角形、圆弧 形及多个弧形之一者。
依据本发明之另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光条中每相邻两者之间系配置多个 颗粒状的反射单元。较佳地,所述反射单元至少包含圆锥形、三角锥型及半 球形之一者。
由于本发明之反射单元可将由光条侧边发出的光或将其它非朝向照明 模组正面射出之光导回照明模组的正面,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发光效率及均匀 度。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作的描述和权利要求,本发明的其它 目的和成就将显而易见,并可对本发明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照明模组之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B显示图1A中照明模组的剖面图。
图1C显示图1A中光条的剖面图。
图2A显示不具有反射单元之照明模组发光之示意图。
图2B显示具有反射单元之照明模组发光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照明模组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照明模组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照明模组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照明模组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62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