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05115.4 | 申请日: | 200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1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友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G02F1/1345;G02F1/1333;G02F1/136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制造 方法 以及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宽视场角化的一个手段,已知可以使用使液晶层产生基板方向的电场来进行液晶分子的取向控制的方式(以下称为横向电场方式),作为这样的横向电场方式,已知有IPS(In-Plane Switching)方式或FFS(Fringe-Field Switching)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使用了这样的横向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夹持液晶层的一对基板的其中之一上,隔着电极绝缘膜设置有用于驱动液晶分子的一对电极,即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一般而言,在电极绝缘膜下形成的一个电极例如是在丙烯酸等的树脂膜上形成的。另外,在半透过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例如将由Al(铝)构成的反射膜设置在树脂膜上,同时将一个电极设置在反射膜和树脂膜上。
在这里,为了在邻接的像素电极之间抑制电场的影响,会在与共用电极相比更远离液晶层的位置上设置与TFT等驱动元件导通的像素电极。这是因为:如果将像素电极设置在与共用电极相比更接近液晶层的一侧,则经由液晶层,在像素区域产生的电场会扩展至邻接的其他像素区域,邻接的像素区域的周边部会受到该电场的影响。
专利文献1:特开2005-338256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还残留以下的课题。即,在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一个电极形成在由作为有机氧化物的丙烯酸构成的树脂膜上。为此,为了抑制由氧系气体引起的树脂膜的损伤,优选电极绝缘膜由作为未大量使用氧系气体的材料的SiN(氮化硅)构成。但是,如果由SiN构成电极绝缘膜,SiN具有电缺陷能级(阱)而电荷的存储效果较大,所以会发生显示的图像保留。因此,考虑在树脂膜上另外形成由SiN构成的附加绝缘膜,由缺陷能级少的SiO2构成电极绝缘膜,但需要形成为了使像素电极和驱动元件导通而贯通另外形成的附加绝缘膜的贯通孔。因此,除了形成附加绝缘膜的工序之外,还另外需要形成仅贯通附加绝缘膜的贯通孔的工序,存在使制造工序复杂的问题。
另外,当由Al构成反射膜上形成其中一个电极时,按照覆盖反射膜的方式形成构成其中一个电极的ITO膜并形成图案,但由于在ITO和Al之间有接触电位,当浸渍到电解液中时会被腐蚀。因此,考虑按照覆盖反射膜的方式另外形成附加绝缘膜使反射膜与其中一个电极绝缘,但与上述一样,需要形成为了使像素电极和驱动元件导通而贯通另外形成的附加绝缘膜的贯通孔。因此,除了另外形成附加绝缘膜的工序之外,还另外需要形成仅贯通附加绝缘膜的贯通孔的工序,存在使制造工序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在树脂膜和像素电极之间另外形成绝缘膜而不会增加形成贯通孔的工序的数量而使制造工序简化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以下的构成。即,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夹持液晶层的一对基板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驱动上述液晶层的第一以及第二电极和控制该第一电极的驱动的驱动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其中一个基板具有:树脂膜、形成在该树脂膜上且在上表面形成上述第一电极的覆盖膜、覆盖上述第一电极且在上表面形成上述第二电极的电极绝缘膜、形成在上述电极绝缘膜上且使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驱动元件导通的连接电极、和形成在上述覆盖膜的下层且与上述第二电极导通的连接线;上述连接电极经由贯通上述电极绝缘膜的第一贯通孔而与上述第一电极连接,同时经由贯通上述覆盖膜和上述电极绝缘膜的第二贯通孔而与上述驱动元件导通,上述第二电极经由贯通上述覆盖膜和上述电极绝缘膜的第三贯通孔而与上述连接线导通。
另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液晶显示装置在夹持液晶层的一对基板的其中一个基板上设置有驱动上述液晶层的第一以及第二电极、和控制该第一电极的驱动的驱动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上述其中一个基板上形成与上述第二电极导通的连接线的工序;在该连接线的上层形成树脂膜的工序;在该树脂膜上形成覆盖膜的工序;在该覆盖膜上形成上述第一电极的工序;在上述覆盖膜上形成覆盖上述第一电极的电极绝缘膜的工序;形成贯通上述电极绝缘膜的第一贯通孔和贯通上述电极绝缘膜以及上述覆盖膜的第二以及第三贯通孔的工序;和在上述电极绝缘膜上形成经由上述第一贯通孔而与上述第一电极连接且经由上述第二贯通孔而与上述驱动元件导通的连接电极、和经由上述第三贯通孔而与上述连接线导通的上述第二电极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51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评皮肤肌理的声学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全焦距无像差图像摄取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