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高效率的大功率多路输出电源结构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04746.4 | 申请日: | 2008-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9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飞;甘鸿坚;应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3/28 | 分类号: | H02M3/28;H02M3/3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霍育栋;郑 霞 |
| 地址: | 台湾省桃园县龟***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高效率 大功率 输出 电源 结构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开关模式电源,包含:
一第一输出变换器,接收一直流输入电压,用以产生一第一高功率直流电压输出与至少一低功率直流电压输出;以及
一第二输出变换器,接收该直流输入电压,产生一第二高功率直流电压输出,且与该第一高功率直流电压输出电阻性连接,以产生一耦合输出,
其中当该耦合输出的一暂态功率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高功率直流电压输出的一额定输出功率时,该第一输出变换器工作,而该第二输出变换器闲置;但当该暂态功率大于该额定输出功率时,该第二输出变换器也开始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其中:
该电源更包括一电阻性元件,具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该第一端耦合于该第一输出变换器的第一高功率直流电压输出端,且该第二端耦合于该第二输出变换器的第二高功率直流电压输出端;及/或
当该暂态功率大于该额定输出功率时,该第一输出变换器的一第一高功率直流电压输出的输出功率瞬间减小到一限流输出功率,当该第二输出变换器开通时,其具有一输出功率等于该暂态功率与该限流输出功率的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其中该第一输出变换器为一多路输出变换器,该第二输出变换器为一单路输出变换器,该至少一低功率直流电压输出包括一第一低功率直流电压输出与一第二低功率直流电压输出,且该多路输出变换器包括:
一控制电路,接收该第一高功率直流电压输出与该第一低功率直流电压输出,用以产生一第一控制信号;
一第一逆变器,接收该直流输入电压与该第一控制信号,用以产生一第一交流输出电压;
一第一变压器,具一第一一次侧绕组、一第一二次侧绕组与一第二二次侧绕组,其中该第一一次侧绕组耦合于该第一逆变器,该第一与该第二二次侧绕组各具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二次侧绕组的该第一端耦合于该第一二次侧绕组的该第二端,且该第二二次侧绕组的该第二端接地;
一第一整流器,耦合于该第一二次侧绕组的该第一与该第二端;
一后置稳压器,耦合于该第一二次侧绕组的该第二端,用以产生该第二低功率直流电压输出;
一第一滤波器,耦合于该第一整流器,用以产生该第一高功率直流电压输出;以及
一第二滤波器,耦合于该第一整流器,用以产生该第一低功率直流电压输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其中该第一滤波器包括一第一电容与一第一电感,该第二滤波器包括一第二电容与一第二电感,该第一电感与该第二电感磁性耦合,且该多路输出变换器与该单路输出变换器均为一直流/直流变换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其中该单路输出变换器包括:
一第二控制电路,接收该第二高功率直流电压输出,用以产生一第二控制信号;
一第二逆变器,接收该直流输入电压与该第二控制信号,用以产生一第二交流输出电压;
一第二变压器,具一第二一次侧绕组与一第三二次侧绕组,其中该第三二次侧绕组具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一次侧绕组耦合于该第二逆变器,且该第三二次侧绕组的该第二端接地;以及
一第二整流器,耦合于该第三二次侧绕组的该第一端,用以产生该第二高功率直流电压输出,其中该第一与该第二逆变器均为一半桥逆变器,该第一与该第二整流器均为一半波整流器。
6.一种用于一开关模式电源的控制方法,其中该开关模式电源包括一第一输出变换器,用以产生一第一高功率直流电压输出,及一第二输出变换器,产生一第二高功率直流电压输出,且与该第一高功率直流电压输出电阻性连接,以产生一耦合输出,该方法包含下列的步骤:
当该耦合输出的一暂态功率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高功率直流电压输出的一额定输出功率时,使该第一输出变换器工作,而使该第二输出变换器闲置;以及
当该暂态功率大于该额定输出功率时,使该第二输出变换器也开始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474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