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影单元及具有其的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4650.8 | 申请日: | 2008-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6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金钟仁;白明洙;权纯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15/08 | 分类号: | G03G15/08;G03G21/12;G03G21/00;G03G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高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影 单元 具有 成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构思涉及显影单元及具有该显影单元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图1是表示安装在成像装置内的显影单元的一例的示图。
在图1中,显影单元包括调色剂壳体2、废调色剂壳体6和感光介质5。
调色剂被收容在调色剂壳体2内,且该调色剂经由供给辊3和显影辊4供应给感光介质5上的静电潜像。
供应给静电潜像的调色剂经由转印单元转印到纸张上,未转印到该纸张上的废调色剂利用安装在废调色剂壳体6上的清洁件7移除并收集在该废调色剂壳体6内。
调色剂壳体2和废调色剂壳体6可设在任何位置。为减小显影单元的体积,当调色剂壳体2与废调色剂壳体6之间存在空间以便激光扫描单元(未表示)的激光束L能够通过时,该调色剂壳体2和废调色剂壳体6可分别设在激光束L的上方和下方,如图1所示。
废调色剂壳体6的内部在收容废调色剂之前是空的,且除清洁件7的安装区域以外的所有区域的壁面可相互热结合。
然而,废调色剂壳体6的上侧形成为薄板状,因此会出现垂直流。当分配产物或者装卸显影单元时,废调色剂壳体6的这种变形频繁发生。若废调色剂壳体6的上表面变形,则该废调色剂壳体6的内部气压改变且所收容的废调色剂回流出该废调色剂壳体6。
当废调色剂壳体6的上表面变形时,清洁件7以及安装在内部的各种密封用膜件的位置改变,这导致废调色剂由于漏气而不希望地回流或者清洁不充分。
另外,若废调色剂壳体6的上表面由于成像装置内部的热量而变形,则在彩色成像装置的情况下,会干扰设在上侧且具有不同颜色的相邻显影单元。在单色成像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内部安装件之间的干扰,难以装卸显影单元。这些问题可部分地通过在调色剂壳体2与废调色剂壳体6之间提供足够的空间来解决,但这会不希望地增大显影单元的体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总的构思提供一种具有改进构造的显影单元以及具有该显影单元的成像装置,该改进构造可防止由于热量和压力导致的变形。
本发明总的构思的另外方面和用途将部分地在以下说明中阐述,以及部分地将自该说明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总的构思认识到。
本发明总的构思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和用途可通过提供这样一种显影单元来实现,该显影单元包括:废调色剂壳体,包括相互面对的上壳体和下壳体;至少一个支承单元,在上、下壳体之间延伸以支承该上、下壳体的相对面;以及调色剂壳体,设在废调色剂壳体的下部上且与该废调色剂壳体隔开预定距离。
至少一个支承单元包括互补地设在上、下壳体的相对面上的多个支承突起和多个突起接收件。
支承突起安装在下壳体上,突起接收件安装在上壳体上。
每个支承突起包括:插入部分,具有十字形,且该插入部分的前缘被倒角;以及第一支承凸台,具有比该插入部分的主轴的长度大的宽度。
每个突起接收件包括:安装凹部,插入部分插入其内;以及第二支承凸台,包括形成在其内的安装凹部。
安装凹部具有大约1mm或更小的深度。
当上壳体的长度为L时,支承单元设在比等于1/2L的点更靠近感光介质的位置。另外,支承单元以预定间隔线性地设在上、下壳体的左方、中央和右方位置内。
支承单元还包括从支承突起延伸的支承肋。每个支承肋具有斜面。
上、下壳体的外表面相互啮合,以便该上、下壳体相互热结合。
本发明总的构思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和用途还通过提供这样一种成像装置来实现,该成像装置包括:感光介质,静电潜像形成在该感光介质上;显影单元,如上所述,且使用调色剂显影感光介质的静电潜像;转印单元,把感光介质上显影的图像转印到印刷介质上;定影单元,施加热量和压力到印刷介质上并固定图像;及排出单元,排出承载有图像的印刷介质。
本发明总的构思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和用途还通过提供这样一种显影盒来实现,该显影盒包括:感光介质;调色剂容器,收容调色剂以把该调色剂供应给感光介质;以及废调色剂容器,收容从感光介质移除的废调色剂,该废调色剂容器包括也是显影盒的外壁的第一壁、与第一壁相对且面向该第一壁的第二壁、以及在第一和第二壁之间延伸的位于容器内部位置的至少一个支承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46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