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加密控制网元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4186.2 | 申请日: | 200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4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银宇;王兢;胡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18 | 分类号: | H04L9/18;H04L12/5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控制 方法 通讯 系统 以及 加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 加密控制网元。
背景技术
目前的分组移动通讯网络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具体的,终端101 通过基站系统102接入网络,在移动管理实体(MME,Mobile Management Entity)103中登记,其用户面数据经过接入网关104汇聚后,通过数据网关 105接到业务网络106。策略控制功能实体107连接业务网络106和承载网络, 将业务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和策略控制规则下发到承载网 络执行。
在下一代演进网络中,基站系统102可以为演进基站(eNodeB),接入网 关104为服务网关(S-GW,Serving GateWay),数据网关105为分组数据网 络网关(PDN 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用户签约数据库108为 归属用户服务器(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
接入网关104和基站系统102之间的数据面接口称为S1-U接口,目前该 接口是暴露在公共区域的,容易受到窃听或篡改,因此通过S1-U接口传输的 数据可能需要进行加密。
现有技术中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为:
对S1-U接口传输的数据采用IPSec等传输层加密的方式进行加密,由于 该加密是互联网协议(IP,Intemet Protocol)加密技术,所以该方式加密针对 的对象是一对IP地址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流。
但是,若采用该方式,则在eNodeB和S-GW之间(即一对IP地址之间) 传输的数据流,要么全部加密,要么全部不加密,而实际上,可能只有一部 分业务的数据流需要加密,例如语音电话、短信等,而其它一些业务的数据 流可以不需要加密,如互联网访问,视频点播等。所以上述技术中对在eNodeB 和S-GW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流都进行加密,从而对网络的性能会有很大的 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加密控制网 元,能够提高网络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包括:接入网关或接入点获取 加密指示;根据所述加密指示确定所述接入网关和所述接入点之间的数据流 中需要进行加密的数据包;根据预置的加密方式对所述需要加密的数据包进 行加密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系统,包括:移动管理实体,用于接收用户终 端发送的业务流接入请求,向接入网关发送包含加密指示的创建网络承载请 求,接收接入网关反馈的创建网络承载响应,向接入点发送包含加密指示的 无线承载建立请求;接入点,用于接收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包含加密指示的 无线承载建立请求,并保存该无线承载建立请求中的加密指示,与对应的用 户终端建立无线承载,根据加密指示对转发的数据进行加密控制;接入网关, 用于接收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创建网络承载请求,获取加密指示,保存所述 加密指示,根据加密指示对转发的数据进行加密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系统,包括: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用于向接入 网关发送包含指定用户的加密指示的触发创建专有承载消息;接入网关,用 于接收所述包含指定用户的加密指示的触发创建专有承载消息,向移动管理 实体发送包含加密指示以及用户标识的创建专有承载请求,根据加密指示对 转发的数据进行加密控制;移动管理实体,用于接收接入网关发送的创建专 有承载请求,向接入点发送包含该用户标识以及加密指示的无线承载建立请 求,接收接入点反馈的无线承载建立响应;接入点,用于接收移动管理实体 发送的无线承载建立请求,并根据该无线承载建立请求中的用户标识对应的 用户终端建立无线承载,保存加密指示,根据该加密指示对转发的数据进行 加密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41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