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系统中协议属性协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1809.0 | 申请日: | 200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8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陆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B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 洪;霍育栋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系统 协议 属性 协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到码分多址(CDMA)通信系统中 支持移动终端与无线系统进行协议协商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一般被设计成遵照一个或多个特定协议标准,新的协议标 准被不断地提出和采纳使用。每个协议标准都规定了该标准所使用的空中接 口协议,以支持通信设备间(即移动终端与无线网络之间)的通信。空中接 口协议规定了执行特定功能的机构,并且包含允许各种功能实现的若干协 议。该协议由唯一的版本号标识。通常在现有空中接口协议的框架中可以通 过定义新的属性、消息和状态机来实现新的功能。如果现有协议被修改或更 新,就定义新的空中接口协议并且分配新的修正版本。
以CDMA2000 1xEV-DO(IS-856)标准为例,其空中接口协议采用分 层结构,每层定义若干协议,每个协议定义了若干属性。该标准包含了一系 列不断演进的协议。较新的IS-856协议版本不仅包含先前版本的特性和功 能,还会加以改善并增加新的特性。
按照惯例来说,每个通信设备(例如每个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被设计 成支持空中接口协议的一个或多个修订版本(如修订版本的范围)。移动终 端和无线网络应使用两者都支持的层和协议进行通信,并且能够在通信对话 期开始时刻就确定这一信息,而确定这一信息的过程通常被称为协议属性协 商。
CDMA2000 1xEV-DO标准的空中接口协议版本0和版本A是该协议族 先后出现的两个标准,版本A相对于版本0有较大改进,物理层和MAC层 协议的增强可以支持更高的前反向数据传输速率、更有效地降低用户间干 扰;应用层协议的增强为支持用户业务的QoS特性提供有力保障;会话层 协议的增强可以支持更灵活的无线参数配置。
在各层协议中,会话层的会话配置协议用于控制在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 之间对各层使用的协议子类型(协议子类型可以视为某个协议的属性)以及 每种协议子类型所使用的具体协商属性进行协商,最基本的方式是一端实体 (移动终端或无线网络)通过一个或多个配置-请求消息发送被选择的属性 和它们相关的属性值,然后通过一个或多个配置-响应消息接受经对端实体 处理后的属性和它们相关的属性值。协商好的协议子类型以及其下的协商属 性构成一套属性配置集。
典型地,IS-856空中接口协议版本A支持在移动终端和无线系统间协商 多套而非一套具有不同无线特性的属性配置集(每套属性配置集被称为一个 Personality)。当移动终端在支持不同协议版本的无线网络间移动时,可以 方便地在上述具有不同无线特性的属性配置集合间切换。
按照IS-856空中接口协议版本A的描述,一个典型的多套Personality 协商流程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Session打开-->无线网络发送配置启动消息 (若是移动终端发起协商则没有该步骤)-->AT(移动终端)发起的协商阶段 -->AN(无线网络)发起的协商阶段-->无线网络发送软配置完成消息(通知移 动终端将本次协商的属性配置集提交到某个Personality中-->如果需要继续 协商其他Personality,则再次进入AT发起的协商阶段-->AN发起的协商阶 段->无线网络发送软配置完成消息(通知移动终端将本次协商的属性配置 集提交到某个Personality中,如果不需要继续协商其他Personality,则设置 将要启用的Personality)->流程结束。
由上述流程可以看出,在每个Personality协商阶段,总是在该阶段最后 的软配置完成消息中将本次协商结果确认提交到某个Personality中保存(由 软配置完成消息中的PersonalityIndexStore字段指明)。对于初始协商,这 样操作没有问题,默认当前协商的所有属性在本Personality协商完成后即提 交到本Personality中。但是如果之前已经协商过多个Personality,无线网络 或移动终端由于修改了某个已经协商过的参数而要求重新协商,则无法在协 商过程中判断应该基于哪一套Personality来协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18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多核处理器的多域网包分类方法
- 下一篇:一种穿越NAT的通信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