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影盒、成像装置和从成像装置拆卸显影盒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01632.4 | 申请日: | 200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6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韩旻洙;金永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15/08 | 分类号: | G03G15/08;G03G2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高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影 成像 装置 拆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构思涉及一种成像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影盒,一种具有该显影盒的成像装置和一种从成像装置拆卸显影盒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例如激光打印机和复印机的成像装置具有形成对应于打印数据的调色剂图像的显影盒。
该显影盒包括在其上形成对应于打印数据的静电潜像的光敏介质,充电该光敏介质的充电元件,和显影形成在该光敏介质上的该静电潜像为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元件。
组成显影盒的该光敏介质,该充电元件,和该显影元件是打印耗材,其应该在预定时间之后更换。因此,显影盒被形成为单一单元或模块以便于该显影盒的更换。
图1图解从一成像装置卸下的一显影盒。
参见图1,显影盒10装配在成像装置1的主体20中,并且具有装配在显影盒壳体11的前表面上的把手12。
该把手12装配在当用户从该成像装置1的主体20分离该显影盒10时,即,当用户从该成像装置1卸下该显影盒10时,用户可容易抓住该显影盒10的位置。因此,通常该把手12被装配在当用户从该成像装置1的主体20卸下该显影盒10时用户位置的方向。亦即,在传统的显影盒10中,该把手12沿该显影盒10从该成像装置1卸下的方向被装配在该显影盒壳体11上。
因此,如果用户想要从该成像装置1的主体20卸下该显影盒10,用户打开该成像装置1的盖21,抓住显影盒10的把手12,然后向该成像装置1的前端拉该把手12,如图1中说明的。
然而,传统的显影盒10具有把手12形成在显影盒10被卸下的方向上的缺点,并且因此如果该成像装置1的组件沿显影盒10被卸下的方向装配,将难以从该成像装置1的主体20卸下该显影盒10。具体地说,定影单元(没有阐明)沿显影盒10被卸下的方向装配的成像装置中,拆卸该显影盒的用户可能会由于该定影单元产生的高温热被伤害。
发明内容
当前总的发明构思的示范实施例已经被揭露以便基本上解决以上所述以及其它与常规配置有关的问题,并且提供以下目标。当前总的发明构思提供一显影盒、具有其的一成像装置、和从该成像装置拆卸显影盒的一方法,由此该显影盒可被卸下而不与设置在其中该显影盒被卸下的方向的该成像装置的组件干涉。
当前总的发明构思的另外的方面和应用将在随后的描述中部分地提出,并且,部分地,将从该描述显而易见的,或可通过该总的发明构思的实践被获悉。
可实现上述及其他的方面和应用,通过为用于成像装置的显影盒提供显影盒壳体;在该显影盒壳体的上表面的一侧设置一把手、具有在其上形成的握持部分以与显影盒壳体的上表面形成一锐角。
该握持部分可通过至少一个支撑部分固定到显影盒壳体,或者可与显影盒壳体铰接。
可在该显影盒壳体的两个端面上形成旋转突起,当用户抓住把手时,该显影盒壳体可围绕该旋转突起旋转。
该旋转突起可与设置在该显影盒壳体中的光敏介质设置在同一轴上。
当前的总的发明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的方面和应用也可通过提供一成像装置被实现,其包括下框架、与下框架的上端铰接的上框架、可拆卸地设置在下框架中的显影盒、并且包括一显影盒壳体和设置在显影盒壳体上表面一端并具有形成在其上与显影盒壳体的上表面形成锐角的一握持部分的把手。
旋转突起可形成在显影盒壳体的两侧表面,并且支撑显影盒围绕旋转突起旋转的旋转突起接收部分可设置在下框架中。
当用户抓住把手的握持部分时,显影盒可围绕旋转突起旋转。
当打开上框架时,显影盒可围绕旋转突起旋转、从旋转突起接收部分升起、然后通过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的间隔从下框架被卸下。
定影单元可设置在下框架中并沿显影盒被卸下的方向位于显影盒前面。
总的发明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的方面和应用也可被实现,通过提供从成像装置拆卸显影盒的方法,其包括通过以预定角度围绕铰链轴旋转上框架以相对下框架打开上框架、抓住把手以便该把手与通过形成在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的空间设置在下框架中的显影盒的显影盒壳体的上表面形成锐角、抓住把手并且向上抬起显影盒以及抓住把手并在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的空间拉出显影盒。
显影盒可抬起到显影盒不与设置在下框架中的定影单元干涉的高度。
当用户抓住把手时,显影盒可围绕形成在显影盒壳体中的旋转突起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16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酶辅助可溶性咖啡生产
- 下一篇:生物活性多肽的细菌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