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透镜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01275.1 | 申请日: | 2008-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6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 发明(设计)人: | 谷山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能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9/34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香兰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透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搭载于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摄像元件的数码相机或利用银盐胶卷的相机等的小型摄像装置的固定焦点的摄像透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个人电脑普及到一般家庭等,可以把所摄影的风景或人物像等的图像信息输入到个人电脑的数码静态相机(以下,简称为数码相机)急速普及。而且,在手机普遍搭载有图像输入用模组相机(移动用模组相机)。
在这种摄像装置中使用CCD或CMOS等摄像元件。近年来,这些摄像元件的紧凑化得到发展,对摄像装置整体及搭载于其的摄像透镜也要求紧凑性。并且同时,摄像元件的高像素化也得到发展,要求摄像透镜的高解像、高性能化。
因此,在专利文献1~6公开了以3片或4片透镜构成并利用非球面的摄像透镜。例如在专利文献4~6中,在4片透镜构成中,从物体侧依次配置正、负、正、正的光放大率,在各透镜面使用非球面形状,而谋求小型化和高性能化。并且,缩小第3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使像侧面持有比较强的正的光放大率。
【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平10-485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公开2002-221659号公报
【专利文献3】专利公开2004-302057号公报
【专利文献4】专利公开2004-341013号公报
【专利文献5】专利公开2005-24581号公报
【专利文献6】专利公开2005-24889号公报
如上所述,近年的摄像元件中,随着小型化及高像素化的发展,尤其对数码相机用的摄像透镜要求高分辨性能和构成的紧凑化。另一方面,对移动用模组相机的摄像透镜来说,以往主要要求成本方面和紧凑性,但是在最近的移动用模组相机中,也存在摄像元件的高像素化发展的倾向,对于性能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此,希望开发出在成本、成像性能、以及紧凑性方面得到综合改善的多种多样的透镜,例如,希望开发出如下那样的摄像透镜:即能确保搭载在移动用模组相机的紧凑性,并在性能方面还考虑了对数码相机的搭载的低成本且高性能。
对于这种要求,例如可以考虑,为了谋求紧凑化和低成本化,将透镜片数作为3片或4片构成,为了谋求高性能化,积极使用非球面。此时,非球面虽然贡献于紧凑化和高性能化,但是在制造性方面不利且成本易变高,所以,其使用要充分考虑制造性为佳。在上述各专利文献所述的透镜中,成为3片或4片并使用非球面的构成,但是,例如在成像性能和紧凑性兼备方面不充分。并且,在专利文献4~6的摄像透镜中,在最靠近像侧的第4透镜配置正的光放大率,但还能配置负的光放大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的构成且发现了高成像性能的摄像透镜。
基于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从物体侧依次具备,物体侧的面为凸形状的具有正的光放大率的第1透镜、物体侧的面为凹形状的具有负的光放大率的第2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正的光放大率的第3透镜、在光轴附近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的弯月形状的第4透镜,并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此处,设f为整体的焦距,f1为第1透镜的焦距,n1为第1透镜的对d线(波长587.6nm)的折射率,v1为第1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f2为第2透镜的焦距,f3为第3透镜的焦距。
0.6<f1/f<1.0……(1)
1.45<n1<1.6……(2)
v1>60……(3)
0.4<|f2/f|<1.2……(4)
0.7<f3/f<1.9……(5)
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整体以4片的透镜构成,适当设定各透镜的形状及光放大率,通过满足规定的条件式,维持高像差性能。具体而言,通过第1透镜满足条件式(1),可以抑制大型化的同时抑制球面像差的增大。并且,通过第1透镜满足条件式(2)、(3),可以减低轴上色像差。而且,通过第2透镜、第3透镜满足条件式(4)、(5),可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彗星像差等高次像差的同时有利于紧凑化。
而且,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第3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小于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为理想。如此,通过使物体侧的面具有较强的正的光放大率,更有利于紧凑化和高性能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能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12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