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分布式数据映射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00453.9 | 申请日: | 2008-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2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 发明(设计)人: | 郁光辉;戴博;左志松;张峻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尚志峰;吴孟秋 |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正交 频分复用 系统 分布式 数据 映射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用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分布式数据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V个DVRB映射的V个DPRB分别唯一地编号为0,1,...,V-1;
针对第v个DVRB构建序列sv(i),i=0,1,...,I-1,其中,sv(i)的取值范围是[0,V-1]的整数,I表示第v个DVRB中的OFDM符号数;
将第v个DVRB的第i个OFDM符号映射到编号sv(i)所对应的DPRB中的第i个OFDM符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数据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第v个DVRB构建序列sv(i)具体包括:通过以下等式设置sv(i)的值:
sv(i)=(s0(i)+v)mod V。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数据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以下等式设置s0(i)的值:
s0(i)=zc((i+dc(j))mod I) j=0,1,...,J-1
其中j表示当前DPRB在无线帧中的序号,dc(j)构成的序列的长度是J,J表示在一个无线帧中含有的帧的总数,dc(j)的取值范围为[0,I-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式数据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Knuth-shuffle方法设置dc(j)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式数据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双循环迭代的方法生成由zc(i)构成的序列Z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数据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双循环迭代的方法生成序列zc(i),具体包括通过以下等式设置zc(i)的值:
zc(i)=g1(g2(i))mod V或zc(i)=g2(g1(i))mod V
其中g1(i)=z((i+p1)mod I),g2(i)=z((i+P2)mod I)
p1=(floor(c/I))mod I,p2=c mod I
c表示小区号,取值范围从0到C-1,C表示小区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数据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DPRB和DVRB中OFDM符号数I都是指扣除控制信令所占OFDM符号后的OFDM符号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数据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DPRB/DVRB组成一个DPRB/DVRB对或组时,则把一个DPRB/DVRB对或组看成一个DPRB/DVRB。
9.一种用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分布式数据映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编号模块,用于将V个DVRB映射的V个DPRB分别唯一地编号为0,1,...,V-1;
构建模块,用于针对第v个DVRB构建序列sv(i),i=0,1,...,I-1,其中,sv(i)的取值范围是[0,V-1]的整数,I表示第v个DVRB中的OFDM符号数;
映射模块,用于将第v个DVRB的第i个OFDM符号映射到sv(i)所对应的DPRB中的第i个OFDM符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布式数据映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模块通过以下等式设置sv(i)的值:
sv(i)=(s0(i)+v)mod V
s0(i)=zc((i+dc(j))mod I) j=0,1,...,J-1
zc(i)=g1(g2(i))mod V或zc(i)=g2(g1(i))mod V
g1(i)=z((i+p1)mod I),g2(i)=z((i+P2)mod I)
p1=(floor(c/I))mod I,p2=c mod I
其中,j表示当前DPRB在无线帧中的序号,序列dc(j)的长度是J,J表示在一个无线帧中含有的帧的总数,dc(j)的取值范围为[0,I-1],c表示小区号,取值范围从0到C-1,C表示小区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045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