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关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101128.5 | 申请日: | 2007-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1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藤田大辅;贞国仁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H31/28 | 分类号: | H01H31/28;H01H31/02;H02B13/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侯颖媖;胡烨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绝缘开关装置等开关,特别是涉及包括:可转动地被枢轴 支承且自由端描绘旋转轨迹那样进行往返动作的刀片型的可动触点;以及具有 可动触点接触的通电部件的固定触点的开关。
背景技术
在包括:可转动地被枢轴支承且自由端描绘旋转轨迹那样进行往返动作的 刀片型的可动触点;以及具有可动触点接触的通电部件的固定触点的开关中, 一般而言具有向通电部件的前端部互相接近的方向作用的加压部件,使得通电 部件以适当的压力将可动触点夹入,固定触点被支承,可相对于可动触点摇动。
关于该加压部件,由于对于成对的近似平行相对配置的通电部件,只要向 前端部互相靠近的方向作用有力即可,因此,例如提出了在成对的通电部件之 间配置螺旋弹簧的方法、和在通电部件的外侧配置重叠的板簧的方法(例如参 照专利文献1、2)。另外,关于固定触点的支承方法,提出了在可动触点接触 的方向的连接导体的两端、通过螺栓进行枢轴支承的方法等(例如参照专利文 献2)。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实开昭53-1595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0-3210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由于成对的通电部件间的空间也是刀片型的可动触点进入的空间, 因此若在该空间配置螺旋弹簧,则固定触点在通电部件的长度方向变大,并且 对于成对的2片通电部件的每个通电部件都需要螺旋弹簧,还需要与该螺旋弹 簧卡合的销,零部件数量显著增多,所以期望能有所改善。
再有,在成对的通电部件间,一般在可动触点离开的状态下保持有预定的 打开宽度,以使刀片型的可动触点容易正常进入,但由于将通电部件制止在预 定位置的制止部件位于成对的通电部件间的近似中央,因此因通电部件或制止 部件的尺寸公差,通电部件前端的打开宽度的偏差容易变大,所以期望能有所 改善。
再有,重叠的板簧虽然可以缓和施加在板簧的近似中央的过大的应力,并 配置在通电部件的外侧,但板簧的零部件数量增多,并且为了将重叠的板簧彼 此之间固定,需要与外框(盖板)进行螺栓固定而形成一体,电场容易集中在螺 栓,在屏蔽电场方面不理想,所以期望能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在可动触点接触的方向的两端,将固定触点进行枢轴支承时, 例如若为了使整个开关缩小化或使内部构造优化而配置接触导体以覆盖其附 近,则固定触点的安装操作用的组装空间消失,妨碍操作,所以期望能有所改 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可以实现装置的缩 小化、并且可以用容易的方法将通电部件的前端部的打开宽度保持为预定大小 的开关。再有,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可以抑制装置的大型化、构造简单且可以 用容易的组装方法将固定触点可摇动地支承的开关。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到目的,第一发明的开关包括:可转动地被枢轴支 承且自由端描绘旋转轨迹那样进行往返动作的刀片型的可动触点;以及具有可 动触点接触的通电部件的固定触点,其特征在于,固定触点包括:成对的、使 前端朝向开口部互相近似平行地相对配置的通电部件;将通电部件的底部可倾 斜运动地支承的基座部件;将通电部件向前端部互相接近的方向作用的加压部 件;以及至少覆盖通电部件及加压部件的周围、与外部的电场屏蔽的屏蔽部件, 加压部件配置在相对的通电部件的外侧,屏蔽部件通过与通电部件的前端部卡 合,克服加压部件的作用力并将通电部件前端部的打开宽度保持为预定大小, 而且将加压部件的弯曲抑制在预定量内。
另外,第二发明的开关包括:可转动地被枢轴支承且自由端描绘旋转轨迹 那样进行往返动作的刀片型的可动触点;以及具有可动触点接触的通电部件的 固定触点,其特征在于,固定触点包括:成对的、使前端朝向开口部互相近似 平行地相对配置的通电部件;将通电部件的底部可倾斜运动地支承的基座部 件;将通电部件向前端部互相接近的方向作用的加压部件;以及至少覆盖通电 部件的周围、与外部的电场屏蔽的屏蔽部件,基座部件具有相对可动触点可摇 动的预定游隙,被支承导体的前端部支承。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1011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独立管路种子浸种催芽工艺
- 下一篇:一种助产用腿部支撑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