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串联活塞泵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53770.0 | 申请日: | 200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3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和巳;青山敦 | 申请(专利权)人: |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B1/22 | 分类号: | F04B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联 活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作搭载在液压铲车等工程机械上的液压源的串联活塞泵。
作为现有的串联活塞泵,日本特开平8-177732号公报所公开的,是使前泵和后泵分别为单流量型(one flow system,单、双流量型是指泵的油口数为一个、两个的情况,即表示泵有一个或两个流量系统)的斜盘式活塞泵,能获取2个系统的泵输出压力。
该串联活塞泵中,在共同的端口部件上排列开设有引导从前泵排出的工作油的油口和引导从后泵排出的工作油的油口。
另外,日本特开平3-264778号公报所公开的是能从1台泵获取2个系统的泵输出压力的双流量型斜盘式活塞泵。
但是,在使串联活塞泵的前泵和后泵分别作为双流量型的斜盘式活塞泵,从而从1台串联活塞泵获取4个系统以上的泵输出压力的情况下,就会存在如下问题:必须在端口部件上开设4个以上的油口,由于开设各油口需要占空间,所以导致端口部件的尺寸增大,装置体积变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谋求能获取4个系统以上的泵输出压力的串联活塞泵的小型化。
本发明是一种是能获取多个系统的泵输出压力的串联活塞泵,具备: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轴;沿该旋转轴线方向相互排列设置的前泵和后泵;设置在前泵和后泵之间的端口部件,前泵具备:由轴带动旋转的前缸体;随着前缸体的旋转,使多个活塞往复运动的前斜盘;引导由各活塞排出的工作油的多个排油口;与各排油口连通、获取泵输出压力的多个油口,后泵具备:由轴带动旋转的后缸体;随着后缸体的旋转,使多个活塞往复运动的后斜盘;引导由各活塞排出的工作油的多个排油口;与各排油口连通、获取泵输出压力的多个油口,其特征在于:前斜盘的偏转轴方向和后斜盘的偏转轴方向相互不同,以相对于前泵的各排油口具有相位差的方式开设后泵的各排油口,而且,前泵的各油口和后泵的各油口分别开设在端口部件的不同的侧面上。
根据本发明,前泵的各油口和后泵的各油口分别开设在端口部件的不同的侧面上,所以,能避免在一个侧面上集中开设多个油口,能减小端口部件沿旋转轴线轴向的尺寸,可谋求串联活塞泵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串联活塞泵的剖视图。
图2是沿图1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3是从图1的右侧看端口部件的主视图。
图4是端口部件的四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4所示的串联活塞泵1,例如是作为液压源搭载在小型铲车等工程机械上。
图1是串联活塞泵1的包含旋转轴线O的剖视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如图1、图2所示,在串联活塞泵1中,沿旋转轴线O方向排列设置有前泵10和后泵50。
在前泵10和后泵50之间设有共同的轴5。轴5传递作为动力源设置在该轴5基端部的、未图示的发动机的旋转,以旋转轴线O为中心旋转。
串联活塞泵1具备作为其外壳而相互连接的:用于收容前泵10的前泵外壳11;端口部件70;用于收容后泵50的后泵外壳51。端口部件70配置在前泵外壳11和后泵外壳51之间。
轴5用3个轴承6、7、8支承着,使其能相对前泵外壳11、端口部件70、后泵外壳51旋转。轴5的基端部从前泵外壳11中突出来,传递未图示的发动机的旋转。
前泵10收容在前泵外壳11和端口部件70之间,另一方面,后泵50收容在后泵外壳51和端口部件70之间。
而且,并不限于将端口部件70制成与前泵外壳11、后泵外壳51分体的结构,也可以为将端口部件70制成与前泵外壳11、后泵外壳51一体的结构。
前泵10和后泵50是能分别获取2个系统的泵输出压力的双流量型斜盘式液压泵,从1台串联活塞泵1总共能获取4个系统的泵输出压力。
图3是从图1的右侧(前泵10一侧)看端口部件70的主视图。端口部件70制成为块体状,具有4个侧面71~74。
在图4中,(a)是从图1的左侧(后泵50一侧)看端口部件70的主视图,(b)是从图1的前侧看端口部件70的侧视图,(c)是从图1的后侧看端口部件70的侧视图,(d)是从图1的上侧看端口部件70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萱场工业株式会社,未经萱场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37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