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的轿厢上方扶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52725.3 | 申请日: | 200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2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松冈友彦;水野幸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上方 扶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梯的维护检查等时使用的、确保位于轿厢之上的作 业者的安全的轿厢上方扶手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的作业者在维护检查等时登上在井道内升降的轿厢进行作业的 情况很多。因此,为了确保登上轿厢进行作业的作业者的安全,在轿厢 的上部设置有轿厢上方扶手装置。
作为这样的轿厢上方扶手装置的现有技术,提出有如下装置:使被 分割构成为多个的扶手以能够在轿厢的上部折叠的方式构成,并且设置 有多个检测器,能够简单地检测扶手的折叠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84469号公报
在电梯的作业者登上轿厢进行作业的情况下,以往,将固定在作业 者的带等上的安全钩与轿厢上方扶手装置的框架的一部分连结,从而确 保了作业者的安全。另外,该方法对于在电梯上具备专利文献1所述的 轿厢上方扶手装置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但是,在将上述安全钩与轿厢上方扶手装置的框架连结时,作业者 的作业区域(可动范围)被限定在预定的范围内。因此,当作业者需要 在轿厢上大范围地移动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安全钩的重新勾挂(掛け替 え),存在作业效率显著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电梯的轿厢上方扶手装置,该电梯的轿厢上方扶手装置在电梯的作业者 登上轿厢进行作业的情况下,无需进行安全钩的重新勾挂,能够大幅度 地提高其作业效率。
本发明所述的电梯的轿厢上方扶手装置是设置于在电梯井道内升降 的轿厢的上部的轿厢上方扶手装置,其包括:多个扶手框架,它们以在 竖立设置时包围四周的方式能够倾倒地设置在轿厢的上部;多个扶手轨 道,它们设置在各扶手框架的上部,并且在扶手框架竖立设置时以包围 四周的方式在整体上形成为环状;引导件,其设置于扶手轨道,并且能 够在扶手框架竖立设置时沿环状的扶手轨道移动;安全钩连结单元,其 设置于引导件,位于轿厢上方的作业者能够将安全钩与该安全钩连结单 元连结在一起;以及防引导件掉落单元,该防引导件掉落单元分别配置 在上述各扶手轨道的各端部,用于在上述扶手框架倾倒时防止上述引导 件从上述扶手轨道脱离,上述防引导件掉落单元的一部分形成为与上述 扶手轨道的轨道部分相同的形状,在上述扶手框架竖立设置时,上述防 引导件掉落单元的上述一部分与上述扶手轨道的轨道部分配置成一条直 线状,并将相邻的上述扶手轨道之间连接起来,并且,在上述扶手框架 倾倒时,上述防引导件掉落单元的上述一部分配置成从上述扶手轨道的 轨道部分偏移,从而防止引导件掉落。
根据本发明,在电梯的作业者登上轿厢进行作业的情况下,无需进 行安全钩的重新勾挂,能够使其作业效率大幅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轿厢上方扶手装置的立 体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箭头A-A观察到的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箭头B观察到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轿厢上方扶手装置的侧 视图。
图5是表示组装状态下的防引导件掉落单元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防引导件掉落单元的功能的纵剖视图。
图7是仅表示图6中的侧扶手的图。
图8是沿图7中的箭头E观察到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防引导件掉落单元的功能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轿厢上方扶手装置 的折叠动作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电梯的轿厢上方扶手装置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轿厢上方扶手装置的收 纳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电梯的轿厢上方扶手装置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引导件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引导件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引导件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27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