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丙烯聚合的催化剂和使用该催化剂的丙烯聚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52712.6 | 申请日: | 200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3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金银一;李泳周;郑会哲;朴准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TOTAL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4/64 | 分类号: | C08F4/64;C08F4/65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季壮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丙烯 聚合 催化剂 使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丙烯聚合的催化剂和使用该催化剂的丙烯聚合方法。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用于丙烯聚合的催化剂,和使用该催化剂的丙烯聚合方法,该催化剂包含四氯化钛、内电子供体和作为载体的二烷氧基镁颗粒,该二烷氧基镁颗粒是由卤素化合物或氮-卤素化合物反应引发剂、金属镁和醇的反应获得的。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中熟知的许多制备催化剂和电子供体的方法,这些催化剂和电子供体可以制备具有高立构规整性的聚丙烯聚合物。
例如,美国特许公开专利申请号4,952,649公开了用于制备具有96-98%等规度指数(二甲苯不溶性部分的wt%)的高立构规整性聚丙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让溶于2-乙基己基醇的氯化镁与四氯化钛和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在-20℃~130℃的温度下反应,形成再结晶的固体催化剂颗粒,并将所得的固体催化剂颗粒与作为助催化剂的三乙基铝和作为外电子供体的各种类型的烷氧基硅烷一起用于本体聚合。
另外,根据美国专利号5,028,671,公开了用于制备具有97-98%等规度指数的高立构规整性聚丙烯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球形固体催化剂、作为助催化剂的三乙基铝以及作为外电子供体的二烷基二甲氧基硅烷的混合物,其中该球形催化剂是通过球形含乙醇氯化镁载体与四氯化钛和邻苯二甲酸二烷基酯反应制得的,而该含乙醇氯化镁载体已通过喷雾干燥制得。
虽然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聚丙烯在某程度上显示高立构规整性,然而,其活性是30kg-PP/g-cat或更少,这认为不足以制备具有减少的催化剂残渣的为环境友好材料的聚丙烯。
发明公开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丙烯聚合的具有高聚合活性的催化剂和通过使用所述催化剂可以制备高立构规整性聚丙烯的丙烯聚合方法,所述催化剂包含四氯化钛、内电子供体和二烷氧基镁颗粒载体,所述二烷氧基镁颗粒是由卤素化合物或氮-卤素化合物反应引发剂、金属镁和醇的反应获得的。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丙烯聚合的催化剂特征在于包含载体、四氯化钛和内电子供体,其中该载体由通过使金属镁与醇在反应引发剂即卤素化合物或氮-卤素化合物存在下反应获得的二烷氧基镁颗粒组成。
包含在本发明的用于丙烯聚合的催化剂中的二烷氧基镁载体是通过使金属镁与醇在反应引发剂即卤素化合物或氮-卤素化合物存在下反应获得的。
就本发明的用于丙烯聚合的催化剂而言,用于制备二烷氧基镁载体的金属镁颗粒不受其形状严格限制,然而,它优选具有呈粉未状下的10-300μm,更优选呈粉未状下的50-200μm的平均粒径。当金属镁的平均粒径小于10μm时,载体的平均颗粒尺寸会不利地变得太细。然而,当它大于300μm时,是不优选的,因为载体的平均颗粒尺寸会变得太大并且其球形形状会不均匀地难以形成。
就本发明的用于丙烯聚合的催化剂而言,用于制备所述二烷氧基镁载体的反应引发剂是例如,卤素化合物或氮-卤素化合物。至于作为反应引发剂的卤素化合物,优选使用的是,例如:卤素分子例如I2、Br2、IBr和类似物;烷基卤化合物例如CH3I、CH3Br、CH3CH2Br、BrCH2CH2Br和类似物;酰基卤化合物例如CH3COCl、PhCOCl、Ph(COCl) 2和类似物;表示为通式AlClm(OR)3-m的卤化铝化合物,其中R是含1-10个碳原子的烃基,m是1-3的自然数;表示为通式SiCln(OR)4-n的卤化硅化合物,其中R是含1-10个碳原子的烃基,n是1-4的自然数;或金属 卤化物化合物例如LiCl、LiBr、CaCl2、MgCl2、MgBr2、MgI2和类似物,更优选使用的是卤素分子、烷基卤化合物或金属卤化物化合物。
作为是反应引发剂的氮-卤素化合物的实例,可以提及以下(1)-(4):
(1)N-卤化物琥珀酰亚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TOTAL株式会社,未经三星TOTAL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27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