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80052224.5 申请日: 2007-03-19
公开(公告)号: CN101636835A 公开(公告)日: 2010-01-27
发明(设计)人: 岛昌司 申请(专利权)人: 富士通微电子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H01L21/8238 分类号: H01L21/8238;H01L27/092
代理公司: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浦柏明;徐 恕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半导体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具有向沟道区域导入了变形的MIS晶体管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通过促进微细化来实现MOS晶体管的高集成化,由此实现MOS晶体管的高速化、低消耗功率化。但是,遵循比例定律(scaling law)的MOS晶体管的微细化逐渐接近极限。因此,积极研究利用不依赖于微细化的方法来实现MOS晶体管的高性能化的技术。 

例如,对于如下技术的研究非常活跃,即,通过向MOS晶体管的沟道区域导入变形来改变沟道材料的物性,以此提高载体移动性。 

作为向沟道区域导入变形的技术的一例,已知如下技术:利用形成接触孔时的蚀刻阻止膜,向沟道区域施加应力(stress),从而向沟道区域导入变形。作为上述蚀刻阻止膜,在NMOS晶体管上形成具有拉伸应力(tensilestress)的拉伸应力膜。在PMOS晶体管上形成具有压缩应力(compressivestress)的压缩应力膜。 

图24是表示利用拉伸应力膜以及压缩应力膜向沟道区域导入了变形的、具有CMOS结构的现有的半导体器件的结构的概略剖面图。 

如图所示,在硅衬底100的主面上形成有用于划分元件区域的元件分离膜102。假设附图左侧的元件区域是NMOS晶体管形成区域,附图右侧的元件区域是PMOS晶体管形成区域。 

在NMOS晶体管形成区域的硅衬底100上,隔着栅极绝缘膜104形成有栅电极106n。在栅电极106的侧壁部分形成有侧壁绝缘膜108。 

在栅电极106n两侧的硅衬底100中形成有延伸源极及漏极结构的N型源极/漏极区域110n。 

在栅电极106n上以及N型源极/漏极区域110n上形成有金属硅化物膜112。 

这样,在NMOS晶体管形成区域的硅衬底100上形成有具有栅电极106n和N型源极/漏极区域110n的NMOS晶体管114n。 

在NMOS晶体管114n上,以覆盖NMOS晶体管114n的方式形成有具有拉伸应力的拉伸应力膜116。形成具有拉伸应力的硅氮化膜作为拉伸应力膜116。在NMOS晶体管114n的沟道区域,利用拉伸应力膜116所施加的应力来导入变形。 

在PMOS晶体管形成区域的硅衬底100上,隔着栅极绝缘膜104形成有栅电极106p。在栅电极106p的侧壁部分形成有侧壁绝缘膜108。 

在栅电极106p两侧的硅衬底100中形成有延伸源极及漏极结构的P型源极/漏极区域110p。 

在栅电极106p上以及P型源极/漏极区域110p上形成有金属硅化物膜112。 

这样,在PMOS晶体管形成区域的硅衬底100上形成有具有栅电极106p和P型源极/漏极区域110p的PMOS晶体管114p。 

在PMOS晶体管114p上,以覆盖PMOS晶体管114p的方式形成有具有压缩应力的压缩应力膜118。形成具有压缩应力的硅氮化膜作为压缩应力膜118。在PMOS晶体管114p的沟道区域,利用压缩应力膜118所施加的应力来导入变形。 

这样,在利用拉伸应力膜116向沟道区域导入了变形的NMOS晶体管114n和利用压缩应力膜118向沟道区域导入了变形的PMOS晶体管114p组合而成的CMOS结构中,对NMOS晶体管114n和PMOS晶体管114p的各自的剖面结构进行最佳化,由此能够以低成本增大导入至沟道区域的变形,从而能够提高载体移动性。由此,能够使MOS晶体管的驱动电流增大。 

专利文献1:S.E.Thompson et al.,“A 90-nm Logic Technology FeaturingStrained-Silicon,”IEEE Trans.Elec.Dev.,Vol.51,No.11,pp.1790-1797,November2004 

非专利文献2:C.-H.Ge et al.,“Process-Strained-Si(PSS)CMOS TechnologyFeaturing 3D Strain Engineering,”IEDM Tech.Dig.,2003,pp.73-76 

非专利文献3:C.S.Smith,“Piezoresistance Effect in Germanium andSilicon,”Phys.Rev.,vol.94,No.1,pp.42-49,1954.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通微电子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通微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22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