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机的端子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51440.8 | 申请日: | 2007-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6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 发明(设计)人: | 波多野健太;宫本直生;梅本俊行;土井弘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K5/22 | 分类号: | H02K5/22;H02K11/00;H02K3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鑫;胡 烨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机 端子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高电连接部可靠性的电动机的端子构造。
背景技术
附带设置在汽车等的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叶片开度调整装置或废气再循环装置等中,驱动这些装置的车载用致动器使用电动机。该车载用致动器与电动机一体组装,配置在传递来自发动机的热量的环境中。
电动机包括电动机本体和电路本体,上述电动机本体包含卷绕有多相绕组的线圈部和用于将来自该线圈部的导线向外部连接的电动机端子,上述电路本体保持具有用于向该电动机本体提供电信号的电路的电路基板,并与上述电动机本体组装,在上述电路中通过决定对上述线圈部的通电量等通电条件,以规定的旋转方向驱动电动机,使其旋转规定的量。这些电动机的旋转量或旋转方向被转换为对电动机附带设置的输出轴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根据该输出轴的动作,控制废气再循环阀。
在该电动机中,电路基板固定在树脂制的电路本体。在将这样的电路本体与电动机本体组装的状态下,形成电路基板与上述电动机端子通过中间导体电连接的结构。
如上所述,由于包含电动机的车载用致动器配置在传递来自发动机的热量的环境中,因此随着环境温度根据发动机的起动、停止等而变化,电路本体会反复热膨胀、收缩,据此,中间导体受到来自电路本体的反复的热应力。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该反复的热应力的作用,上述电动机端子与中间导体的电连接状态变得不稳定。另外,车载电动机从其性质上而言,振动所引起的反复的应力也可能成为使上述电连接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此处有一个例子,该例子是将一端侧与第一绝缘体形成为一体的凸终端接头的另一端部嵌入、夹持在与第二绝缘体形成为一体的凹终端接头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在该已知文献中,既没有披露热应力所引起的、对电连接状态的可能影响,也没有披露有关应力缓和部的内容。
在使用电动机作为车载用时,需要能对于热应力、振动这样的外部原因具有可靠性,但由于以往没有在中间导体设置应力缓和部的概念,因此热、振动所引起的应力施加在中间导体,可能使其电连接部的可靠性下降。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18392号公报(参照段落0044至0046)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中间导体的电连接部的导电可靠性的电动机端子构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包括电动机本体、电路本体以及中间导体,上述电动机本体包含卷绕有多相绕组的线圈部和用于将来自该线圈部的导线向外部连接的作为电动机端子的凸终端接头,上述电路本体保持具有用于向该电动机本体提供电信号的电路的电路基板,并通过形成的凹终端接头与上述凸终端接头嵌合而与上述电动机本体组装,上述中间导体的一端侧紧固在上述电路基板进行电连接,并且另一端侧与上述电路本体的凹终端接头形成一体进行电连接,该中间导体在上述一端侧与上述另一端侧之间的位置具有应力缓和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应力缓和部缓和热、振动等引起的应力,因此可以避免该应力引起的电连接的可靠性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电动机的车载用致动器的剖视图。
图2是与图1的本发明有关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1中以圆A所示的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了更详细说明本发明,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实施方式1
在说明电动机端子构造前,利用图1说明本例的包含电动机部的车载用致动器的简要构造。车载用致动器1大致由致动器部2和用于驱动该致动器部2 的电动机部3构成,并且电动机部3由电动机本体4与电动机驱动用的电路本体5构成。
电路本体5具有外部输入输出连接器6、终端接头7、与终端接头7连结的电路基板18等,与电动机本体4组装。电路基板18具有用于向该电动机本体提供电信号的电路(例如控制电路)。电路基板18的一端侧通过螺钉27固定在电路本体5。电动机本体4包括:极化为多极的定子8、在定子8中卷绕有多相绕组的线圈9、转子10、与转子10形成一体而旋转的磁体11、支承转子10的轴承12和13、基座25、以及与该基座25形成一体可滑动地支承输出轴14的筒形的支承部26等。在基座25形成安装孔27。该车载用致动器1将基座25部固定在未图示的支架,配置在机舱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14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