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小区模式管理无线电资源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51319.5 | 申请日: | 200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6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肖磊;堵久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24 | 分类号: | H04W16/24;H04W28/18;H04W88/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柯广华;王丹昕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小区 模式 管理 无线电 资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管理无线电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常规无线电系统(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宽带码分多址(WCDMA)和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中,采用控制器单元(例如用于GSM无线电系统的BSC(基站控制器)或用于WCDMA无线电系统的RN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来负责控制与其关联的节点B(基站)的任务,包括但不限于RRM(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案,例如功率控制、接纳控制、资源分配、切换控制等。
此外,通常对于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宽带码分多址(WCDMA)和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的无线电系统的网络规划,小区模式(cell pattern)控制非常有限,并且通常没有精确的方式来控制它。
在例如TD-SCDMA系统的一些无线电系统中,使用智能天线技术。利用智能天线,小区模式主要由用于广播信道的波束形成天线图(antenna diagram)来决定。在此类系统中,RNC可以控制/调整用于广播信道的波束形成权重以便还利用如天线类型、倾角(tilt)、扇区化,天线安装/设置的方向等其它相关信息来控制/调整小区模式。
但是,一直存在改进现有的以及将来的无线电网络的性能的需求以便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无线电系统。因此,存在以下需要:改进链路预算、节省功耗和去除不必要的干扰达到可能的程度。
因此,存在对于能够在现有系统上减少整体功耗、降低干扰和改进链路预算的方法和系统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或至少减少与现有无线电系统关联的一些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使RNC能够利用小区模式信息以改进RRM算法的方法和设备。
这些目的以及其它目的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提出的方法和系统来实现。因此,通过向RNC馈送与小区模式和订户的地点相关的信息,例如GPS定位或节点B定期报告的AoA(到达角度),RNC可以使用此类信息以改进当前RRM算法,从而针对减少空中接口中的干扰和生成更精确的切换决策来生成对无线电资源的更好评估和分配,以便改进整个网络的性能。
每个节点B站点具有它自己的特性,尤其从网络规划的视角来看。例如,在一个方向上,有许多高的建筑物,而在另一个方向上却非常平坦。在此类情况中,可以优选采用在此高的建筑物方向上具有较大波束形成波瓣的不规则小区模式。在另一种情况中,可能的是,新小区仅要求服务于新的高速公路中的用户,而不对原网络有大干扰,则可以优选采用仅覆盖该高速公路的细长的小区模式。通过将此信息提交到控制单元(例如RNC),RRM算法可以利用所有此类信息来改进链路预算的规划、减少功耗、去除不必要的干扰等。
当向RNC馈送与小区模式相关的信息时,增强RNC的无线电资源处理能力是可能的,尤其是在接纳的用户的AoA(到达角度)可用以及用户与它们的服务节点B之间大部分存在LOS(视线)时。因此,可以利用小区模式作为在节点B接纳控制、资源分配和切换控制功能的RNC控制期间的参考知识。
例如,当UE触发随机接入过程时,节点B将通知它关联的RNC以根据RRM方案执行接纳控制功能,RNC可以使用AoA以基于其服务节点B的网络负荷、它生成的对相同小区和相邻小区中用户的干扰以及可能的其它参数来判定是否接纳此接入请求。
如果小区模式和AoA信息对于RNC是已知的,则无线电接入算法可以指定不同的时隙载波以便隔离小区和扇区边缘附近的用户,否则这些用户可能生成非期望的扇区间或小区间干扰。
如果小区模式和AoA信息对于RNC是已知的,则它对于优化切换控制算法是有帮助的。如果节点B与其服务用户之间存在LOS,则RNC将知道正在切换的用户正在接近小区的哪个扇区或哪个其它小区。
附图说明
现在将通过非限制示例并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无线电系统的一般示意图,以及
-图2是示出将小区模式信息馈送到无线电系统的控制单元时执行的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13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