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链路控制层的数据发送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50479.8 | 申请日: | 200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9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车和珍;金成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7/26 | 分类号: | H04B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钱大勇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通信 系统 无线 控制 数据 发送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而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发送无线链路控制 (RLC)层的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通用移动电信业务(UMTS)系统是使用基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 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二者均为欧洲移动通信系统)的宽带码分多 址(CDMA)方案的第3代异步移动通信系统。
负责UMTS标准化的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当前正在讨论长期演进 (LTE)作为下一代UMTS系统。LTE目标定在2010年前后商业化,而且 是用于实现大约100Mbps的基于高速分组的通信的技术。为此,正在讨论 多种方案,包括用于通过简化网络架构来减少位于通信路径上的节点的数量 的方案、用于使无线协议尽可能近似于无线信道的方案等等。
图1是示出演进UMTS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演进UMTS无线接入网(“E-UTRAN”或“E-RAN”)110和112被简 化为演进节点B(“ENB”或“节点B”)120、122、124、126、128以及锚 节点130和132的2-节点结构。用户设备(UE)101通过E-RAN 110和112 接入因特网协议(IP)网络114。
ENB 120至128与UMTS系统的现有节点B对应,并通过无线信道连 接到UE 101。与现有节点B相比,ENB 120至128执行更复杂的功能。因 为LTE系统中通过共享信道(SCH)发送全部用户业务量,以及实时业务, 诸如使用IP的通过IP的语音(VoIP),所以需要能够收集UE的状况信息并 执行调度过程的设备。ENB 120至128负责所述收集和调度过程。
LTE系统如同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和增强上行链路专用信 道(E-DCH)中一样在ENB 120至128与UE 101之间执行混合自动重复请 求(HARQ)。然而,因为仅仅通过HARQ方案无法满足多种业务质量(QoS) 需求,所以可以在上层中执行外部自动重复请求(ARQ)。所述外部ARQ同 样在UE 101与ENB 120至128之间执行。
为了实现最大100Mbps的传输率,LTE系统可以以20MHz的系统带 宽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案的无线接入技术。可以在LTE系统中采 用用于根据UE的信道状态设置调制方案和信道编码率的自适应调制和编码 (AMC)方案。
许多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以及LTE系统使用HARQ方案作为纠错方案。 HARQ是通过将之前接收的数据与重发的数据软组合来增加接收成功率而 不丢弃之前接收的数据的方案。更具体地,HARQ接收方确定接收的数据中 是否有错误,并向HARQ发送方发送HARQ的肯定应答(HARQ ACK)信 号、或HARQ的否定应答(HARQ NACK)信号。HARQ发送方根据HARQ ACK/NACK信号而重发HARQ数据、或者发送新的HARQ数据。接着, HARQ接收方将重发的数据与之前接收的数据软组合,从而减少错误发生 率。
图2是示出下一代移动终端的协议栈的图。
每个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层205和240运作以压缩/解压缩因特 网协议(IP)首部。每个无线链路控制(RLC)层210和235执行将RLC 业务数据单元(RLC SDU)尺寸重新调整为具有合适尺寸的RLC协议数据 单元(RLC PDU)的操作,并作为ARQ设备对RLC PDU执行ARQ操作。 将从上层输入到特定协议实体的数据称为特定协议的SDU。如图2中所示, PDCP层205和240位于UE和上层中,而RLC层210和235位于UE和ENB 中。
媒介访问控制(MAC)层215和230连接到配置于一个UE中的多个 RLC实体,将来自每个RLC实体的RLC PDU多路复用为MAC PDU,并将 来自下层的MAC PDU多路分解为RLC PDU。将从特定协议实体输出的数 据称为PD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04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