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TFT-LCD背光单元的包括楔形后棱镜的导光面板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49915.X | 申请日: | 2007-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3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 发明(设计)人: | 池哲求;周成炫;郑伍溶;李星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正云;王诚华 |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tft lcd 背光 单元 包括 楔形 棱镜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单元的导光面板。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器(LCD)不是发射装置,因而其必须设置有背光单元作为发光光源。这样,通过调节从背光单元发射的光的透射量,影像等被显示在具有以预定图样布置的液晶的液晶面板上。
LCD根据液晶的布置可被分为扭曲向列(TN)型和平面转换(IPS)型。TN型LCD的视角比IPS类LCD差。不过,TN型LCD由于具有优良的透射率而适用于需要前向可见度的LCD。另一方面,虽然IPS型LCD与TN型LCD相比具有优良的视角,但具有较低的透射率,这使整体亮度降低。
因此,需要根据操作环境、与液晶布置方式相关的LCD面板种类和其它外部因素增强LCD在特定角度的亮度或补偿特定位置的亮度。
传统上,反射式偏光增亮膜(DBEF)和扩散反射偏光膜(DRPF)已用于补偿亮度或改善视角。然而,这些膜导致背光单元的整体厚度增加以及制造成本增加,由此使采用这种膜的LCD产品的竞争力下降。
因此,需要一种在不使用这些膜的情况下改善LCD亮度和视角的技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且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LCD背光单元的导光面板,该导光面板能调节特定位置的可见度和特定角度的视角。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用于LCD背光单元的导光面板包括主体,该主体包括用于接收入射光的侧面、用于发射光的前面以及后面,其中,所述后面形成有几何图样,该几何图样具有设置在其中的楔型后棱镜,所述楔型后棱镜中的每一个具有预定的曲率半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种用于LCD背光单元的导光面板包括主体,该主体包括用于接收入射光的侧面、用于发射光的前面以及后面,其中,所述后面形成有几何图样,该几何图样具有设置在其中的楔型后棱镜,所述楔型后棱镜中的每一个具有多边形形状的竖直截面。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述用于LCD背光单元的导光面板使对应于显示器需求的视角的分布优化,由此能够有效使用背光单元的光源。此外,根据本发明,所述导光面板可形成有具有低制造成本的细薄厚度,并且尤其是满足符合TCO′03标准的光学特性,同时在去除用于传统导光面板的DBEF和DRPF的情况下确保高亮度和良好的视角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LCD背光单元的导光面板的透视图;
图2至5是点棱镜320的实例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LCD背光单元的导光面板的透视图;
图7和8是(图1中)导光面板的主体300的仰视图,其中例示出条状图样520的示例性布置;和
图9至12是图1的点棱镜320和图6的条状棱镜520的放大竖直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LCD背光单元的导光面板的透视图。
参见图1,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LCD背光单元导光面板30总体上由透明丙烯酸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具有高强度、不易破裂或变形、轻质以及对可见光呈现高透射率。导光面板30包括主体300、前棱镜210和点棱镜320。
主体300包括用于接收入射光的侧面301、连接到侧面301并面对LCD面板(未示出)的前面303以及连接到侧面301并面对前面303的后面305。
术语“侧面301”在词汇上是指物体的侧部,但在此被限定为从光源306发射的光进入导光面板所通过的表面。在图1中,侧面301是指邻近光源306的两个相反侧。
前面303和后面305是来自光源306经由侧面301进入导光面板的光发出的侧面。前面303和后面305均被连接到侧面301,并由设置在主体300内的内部表面和对于主体300外表面的外部表面构成。
前面303形成有前棱镜210,每个前棱镜210具有预定的截面形状,并用于使通过主体300发射的光均匀衍射、折射和漫射。
前棱镜210在前面303上以规则间隔形成,并具有被设置为平行于来自光源的光的入射方向,即图1中的Q方向的纵向
为了改善光的均匀度和可见度,前棱镜210不是紧密布置,而是以规则间隔布置。
换句话说,当以规则间隔相互分开的前棱镜210使从主体300发射的光沿倾斜于面向导光面板30的LCD面板(未示出)衍射、折射和漫射时,光通过由这种规则间隔限定的分离面(即各前棱镜之间的间隙)被垂直于LCD面板(未示出)引导,由此进一步改善到达LCD面板的光的均匀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第一毛织株式会社,未经第一毛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99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