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高频信号发生装置的电磁干扰抑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48910.5 | 申请日: | 2007-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8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1/02 | 分类号: | H05B4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景军平;谭祐祥 |
地址: | 荷兰艾***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高频 信号 发生 装置 电磁 干扰 抑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干扰抑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高频信号 发生装置的电磁干扰抑制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子镇流器以及一种 紧凑型荧光灯。
背景技术
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简称EMI)有传导干扰和 辐射干扰两种。传导干扰主要是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电介质或 者公共电源线互相产生干扰;辐射干扰是指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通 过空间耦合把干扰信号传给另一个电网络或者电子设备。为了防止一些 电子产品产生的电磁干扰影响或破坏其它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各国政 府或一些国际组织都相继提出或制定了一些对电子产品产生电磁干扰 有关的规章或者标准,符合这些规章或标准的产品就可称为具有电磁兼 容性(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简称EMC)。
是否具备电磁兼容性是检验一件电子产品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对 于某些利用高频信号工作的电子装置,即本发明中也称为高频信号发生 装置,电磁干扰更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例如,用于驱动荧光灯等气 体放电灯工作的电子镇流器就是一种典型的高频信号发生装置。电子镇 流器在工作中,通常需要将常规交流信号,经过整流和逆变电路转化为 高频交流信号以驱动荧光灯工作,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磁干扰就需要 有效地加以抑制。
抑制电磁干扰的方法通常有滤波、屏蔽、接地等方式。滤波方式通 常需要在电路中连接较大的电容或者电感,成本较高且连接复杂。而屏 蔽方式要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往往需要有可靠的接地方式;在接地不 能方便地实现的时候,屏蔽和接地方式也很难有效抑制电磁干扰,因而 在应用上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干扰抑制装置,该装置无需 可靠的接地就可以有效实现对电磁干扰的抑制。
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高频信号发生装置的电磁干扰 抑制装置,所述高频信号发生装置包括一个逆变装置,用于将一个直流 信号转变为一个高频交流信号,其中所述电磁干扰抑制装置包括:一个 电导体,与所述高频信号发生装置形成电容或者电感耦合,且与所述直 流信号的参考零电压点相连接。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无需可靠接地就可以有效 抑制电磁干扰的电子镇流器系统。
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子镇流器系统,包括一个电子镇 流器和一个电导体;所述电子镇流器包括一个整流装置,用于将一个低 频交流信号转变为一个直流信号,和一个逆变装置,用于将所述直流信 号转变为一个高频交流信号;所述电导体设置于电子镇流器的周边,与 所述电子镇流器通过电容或者电感耦合,且与所述直流信号的参考零电 压点电连接。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无需可靠接地就可以有效 抑制电磁干扰的紧凑型节能灯。
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紧凑型节能灯,包括一个灯壳部分; 该灯壳部分内设置有一个电子镇流器,该电子镇流器包括:一个整流装 置,用于将一个低频交流信号转变为一个直流信号,以及一个逆变装置, 用于将所述直流信号转变为一个高频交流信号;该灯壳部分内包括一个 金属罩,设置于所述电子镇流器与灯壳之间,与所述电子镇流器通过电 容或者电感耦合,且与所述电子镇流器中的所述直流信号的参考零电压 点电连接。
通过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的这些方面和其他方面可 以得到更充分地说明。
附图说明
以下示例性地结合附图进一步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电磁干扰抑制装置的功能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镇流器系统的示意性电路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紧凑型节能灯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的、类似的或者相应的功 能特征;相同、类似或相应的功能特征用相同的标记符号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89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