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菲咯啉化合物和使用其的电致发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47638.9 | 申请日: | 200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4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普帕蒂·凯蒂尔格玛纳森;西瓦格纳纳桑德拉姆·苏伦德拉库马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14 | 分类号: | H05B33/14;C09K11/06;C07D471/04;H01L51/5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郭国清;樊卫民 |
地址: | 德国达***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菲咯啉 化合物 使用 电致发光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颖的化合物和其在尤其是光学发光器件中的用途, 例如在电致发光层或在电子传递层中作为基质。
背景技术
Kulkarni等,Chem.Mater.2004,16,4556-4573(其内容引入本发明 作为参考)已经评论了涉及用于增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性能的电 子传递材料(ETMs)的文献。除许多有机材料之外,他们还讨论了包括 8-羟基喹啉铝的金属螯合物,他们解释说包括8-羟基喹啉铝的金属螯合 物由于其优良的特性,例如高EA EA(~-3.0eV;由本发明申请人测量为 -2.9eV)和IP(~-5.95eV;由本发明申请人测量为约-5.7eV),良好的热 稳定性(Tg为~172℃)和通过真空蒸发迅速沉积不含针孔薄膜,它们仍然 是最广泛研究的金属螯合物。8-羟基喹啉铝仍然是优选的材料,它们不 仅用作要用各种各样的荧光物质掺杂以提供电致发光层的基质,而且 用作电子传递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的问题是提供改进性能的OLED。本发明涉及的另外 的问题是提供另外的用于OLED电致发光和/或电子传递层中的材料。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如下通式的化合物:
[Ar](CH=CH-R1)n
其中
n是1-4的整数;
[Ar]是多环的芳香族的或杂芳族骨架,它们任选用一个或多个烷 基或烷氧基取代;和
R1是5-元杂芳基,任选用甲基、甲氧基、芳基或杂芳基取代, 或是苯基或萘基,任选用甲基、甲氧基、三氟甲基或氰基取代,或是 二苯基或取代的二苯基。
在实施方式中,Ar具有三个或更多个稠环,在实施方式中,3-5 个稠环,例如蒽、菲、屈、二萘嵌苯、嵌二萘、苯并芘、丁省、戊省 和类似的杂环,例如苯并喹啉、吖啶、苯并萘啶和菲咯啉。本发明的 实施方式基于在环系中具有两个或多个氮原子的三环杂芳香化合物, 特别是包括各种各样的菲咯啉异构体,这包括1,7-菲咯啉、1,10-菲咯啉 和4,7-菲咯啉,1,10-菲咯啉是最通常的。菲咯啉的核可以用一个或多个 取代基取代,例如烷基或烷氧基,例如甲基,如在4-甲基-1,10-菲咯啉, 5-甲基-1,10-菲咯啉,4,7-二甲基-1,10-菲咯啉,2,9-二甲基-1,10-菲咯啉, 2,5,9-三甲基-1,10-菲咯啉和3,4,7,8-四甲基-1,10-菲咯啉中,或甲氧基, 如在4,7-二甲氧基-1,10-菲咯啉中。甲基取代的菲咯啉及其他含氮的杂 芳族化合物可以与醛起反应使存在的一个或多个甲基转化为 -CH=CH-R1基团。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本发明提供化合物2,9-双(2-噻吩-2-基- 乙烯基)-[1,10]菲咯啉,即如下通式的化合物:
本发明同样提供用于制造以上描述的通式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使 如下通式的化合物与通式R1CHO的化合物在酸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缩 合,
[Ar](CH3)n
其中[Ar]和n如权利要求1中的定义,其中R1如权利要求1中的 定义。
本发明同样提供一种组合物(它可以原位形成,例如可以是OLED 或其他的光电器件的层),包括如下通式的化合物
[Ar](CH=CH-R1)n
其中
n是1-4的整数;
[Ar]是多环的芳香族的或杂芳族骨架,它们任选用一个或多个烷 基或烷氧基取代;和
R1是5-元杂芳基,任选用甲基、甲氧基、芳基或杂芳基取代, 或是苯基或萘基,任选用甲基、甲氧基、三氟甲基或氰基取代,或是 二苯基或取代的二苯基,和另一种有机半导体或金属。在一些实施方 式中,该化合物可以用金属掺杂,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其可以与另 一种电子传递材料混合,例如金属的8-羟基喹啉盐或取代的8-羟基喹 啉盐,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它可以用荧光掺杂物掺杂,用磷光掺杂 物掺杂或用稀土螯合物掺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默克专利有限公司,未经默克专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76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