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乙烯-间同立构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加工无效
| 申请号: | 200780045833.8 | 申请日: | 2007-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3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 发明(设计)人: | J·M·小沙尔德;L·A·凯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弗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10/06 | 分类号: | C08F10/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顾 敏 |
| 地址: | 美国得***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 聚丙烯 组合 及其 加工 | ||
1.一种可加工的聚丙烯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以下组分的混合物:
(a)主要量的间同立构聚丙烯,其具有指定的重结晶温度以及原始次熔融 峰和原始主熔融峰;和
(b)少量的聚乙烯蜡,所述聚乙烯蜡在与所述间同立构聚丙烯的掺混物中 的量足以使所述掺混物的重结晶温度高于所述间同立构聚丙烯的指定重结晶 温度,所述掺混物的次熔融峰和主熔融峰的温度差小于所述原始次熔融峰和所 述原始主熔融峰之间的温度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蜡在所述配制物 中的含量使所述配制物的重结晶温度升高,至少比没有添加所述聚乙烯蜡的所 述间同立构聚丙烯的重结晶温度高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加入所述聚乙烯蜡的配制物 的主熔融峰和次熔融峰之间的温度差比没有添加所述聚乙烯蜡的配制物原始 主熔融峰和原始次熔融峰之间的温度差至少低1℃的增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蜡的分子量小于 所述间同立构聚丙烯的分子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蜡的分子量不大 于5,00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入所述聚乙烯蜡的组 合物的次熔融温度和主熔融温度之间的温度差比没有加入所述聚乙烯蜡的组 合物的原始次熔融温度和原始主熔融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低至少2℃的增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同立构聚丙烯按照所 述间同立构聚丙烯的百分外消旋五单元组测定的间同立构规整度至少为7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所述间同立构聚丙烯的原 始次熔融峰以及聚乙烯蜡和所述间同立构聚丙烯的掺混物的次熔融峰定义的 曲线的斜率大于由所述间同立构聚丙烯的原始主熔融峰以及聚乙烯蜡和所述 间同立构聚丙烯的掺混物的主熔融峰定义的曲线的斜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物的重结晶温度与 所述混合物的次熔融峰的之间的温度差比所述原始重结晶温度和所述原始次 熔融峰之间的温度差小至少1℃的增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混物中聚乙烯蜡的 含量至少为1重量%。
11.一种制备聚丙烯产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a)提供包含以下组分的混合物的乙烯-聚丙烯组合物:
(i)主要量的间同立构聚丙烯,其具有指定的重结晶温度以及原始次熔融 峰和原始主熔融峰;和
(ii)少量的聚乙烯蜡,所述聚乙烯蜡在与所述间同立构聚丙烯的掺混物中 的量足以使所述掺混物的重结晶温度高于所述间同立构聚丙烯的指定重结晶 温度,所述掺混物的次熔融峰和主熔融峰的温度差小于所述原始次熔融峰和所 述原始主熔融峰之间的温度差;
(b)加热所述聚乙烯-聚丙烯组合物至超过所述组合物的主熔融峰的温度, 形成所述聚乙烯-聚丙烯组合物的塑性体;
(c)将所述塑性体加工成所述产品的所需构形;
(d)冷却所述塑性体至低于所述掺混物的重结晶温度的温度,提供所述产 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体通过缝形模头系 统挤出进行加工,形成聚丙烯薄膜预成形体,将该预成形体冷却至低于结晶温 度的温度,制备薄膜。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体被引入模具并且 所述塑性体被冷却至低于重结晶温度的温度,制备模塑产品。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体通过纤维模头系 统挤出制备拉伸的纤维,将纤维冷却至低于塑性体的重结晶温度的温度,形成 纤维产品。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制物中聚乙烯蜡的含 量要能使所述配制物的重结晶温度升高,比没有添加所述聚乙烯蜡的所述间同 立构聚丙烯的指定重结晶温度至少高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弗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弗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583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