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接点传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43836.8 | 申请日: | 2007-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4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 发明(设计)人: | 高石好;野原一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日香电子株式会社;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半导体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H04B5/02;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雪春;武玉琴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点 传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通过线圈的电磁耦合来将电力和数据信号之中的至少一个传送到被传送装置的无接点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对电器内置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的一种方式,有所谓的无接点电力传送方式,即,利用线圈产生的电磁耦合(亦称为感应耦合),从充电器传送电力。此外,关于这种方式的充电器,公知的构成是在确认电器(换言之,即负载)是否存在于充电器上、是否被适当地配置、是否为正规电器等条件后,再开始进行电力传送。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第2006-230032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第2006-60909号
充电器在没有配置电器的待机期间也有仍保持与家用电源连接状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无接点电力传送方式的充电器具有线圈,所以如果电磁波噪声通过该线圈而侵入,则充电器有可能产生动作不良。此外,当因打雷等而使浪涌(surge)从家用电源侵入时,充电器也有可能产生动作不良。而且,以上虽然说明了电力传送的情况,但在利用通过线圈产生的电磁耦合来传送数据信号情况下,也会产生同样的动作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接点传送装置,其利用通过线圈的电磁耦合来将电力和数据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传送到被传送装置,且即使当有电磁波或浪涌等干扰侵入时也能稳定地动作。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接点传送装置,利用通过线圈的电磁耦合来将电力和数据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传送到被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视用时钟振荡器,输出频率比系统时钟低的监视用时钟;存储器,存储用于传送的信息;以及,控制电路,利用所述系统时钟及所述监视用时钟进行动作,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内部存储电路和存取电路,所述内部存储电路用于存储从所述存储器读取并传送的所述信息,所述存取电路用于以基于所述监视用时钟的更新周期,向所述存储器发送读取命令,以更新所述内部存储电路中存储的所述信息。此外,优选的是所述控制电路在比所述更新周期长且基于所述监视用时钟的复位周期的每次复位都向所述存储器发送所述读取命令。
按照上述结构,由于控制电路利用被周期性更新的信息,所以可以提供能从干扰的影响中自动复原、从而能够稳定地动作的无接点传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的一例的框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驱动器的一例的电路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控制电路的一例的框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动作的一例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传送装置100的一例的框图。传送装置100为将电力和数据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传送到被传送装置200的无接点传送装置,在图1中为了说明而一起图示了被传送装置200的一例。电力等的传送是在传送装置100和被传送装置200电磁耦合的状态下,利用电磁感应进行的无接点传送方式来实行。在此,例示了被传送装置200为例如各种电器、而传送装置100为该各种电器的充电器的情况,但两个装置100、200并不限定于这种情况。
传送装置100的构成为包括:线圈102、电容器104、驱动器106、控制电路108、系统时钟振荡器110、监视用时钟振荡器112、存储器114、复位电路116、电容器118、电阻120以及齐纳二极管(Zener diode)122。
利用线圈102和被传送装置200的线圈202电磁耦合,能够传送通过线圈102、202的电力等,线圈102例如能够由平面形空芯线圈来构成,但并非仅限于此。线圈102的一端与驱动器106连接,该线圈102的另一端通过电容器104与驱动器106连接。利用线圈102和电容器104,使从驱动器106提供到线圈102的电压交流化并升压。
驱动器106是向线圈102提供电压的电路,换言之,是驱动该线圈102的电路。图2表示驱动器106的结构的一例。而且,为了进行说明,在图2中也图示了线圈102和电容器104。在此例中,驱动器106的构成为包括:C-MOS(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132、CMOS电路134、以及反相器1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日香电子株式会社;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半导体株式会社,未经明日香电子株式会社;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半导体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38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