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具有超疏水表面结构的固态主体的方法和使用该同种方法制造的超疏水管有效
| 申请号: | 200780042283.4 | 申请日: | 2007-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3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 发明(设计)人: | 金东显;李尚珉;裵一臣;金东燮;崔德铉;李昌雨;全志勳;孙晟儫;文泰喆;黄云峰;金俊源;朴贤哲;李建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浦项工科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
| 主分类号: | F16L9/00 | 分类号: | F16L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建晖;杨 勇 |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具有 疏水 表面 结构 固态 主体 方法 使用 同种 | ||
1.一种具有超疏水表面结构的超疏水流体输送管,该超疏水流体 输送管包括:
一个导流器,用于引导流体;和
一个固态主体,其设置在所述导流器的流体接触表面并具有微米 级不均匀度和具有纳米级直径的突起,
其中所述固态主体包括:
一个基体,其在所述导流器的流体接触表面上形成并在所述表面 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微米级突起和凹陷;以及
一种超疏水表面结构,其包括多个突起,这些突起分别具有纳米 级直径并且沿着所述基体的微米级突起和凹陷设置,
其中所述固态主体的表面和水滴之间的接触角最高达160°。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超疏水流体输送管,其中所述微米级不均匀 度由部分地相互粘连的、相邻的所述具有纳米级直径的突起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超疏水流体输送管,其中所述的分别具 有纳米级直径的突起由非润湿聚合物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超疏水流体输送管,其中所述非润湿聚合物 材料选自聚四氟乙烯、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全氟烷氧基和它们的组 合。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超疏水流体输送管,其中所述导流器被成形 为用于引导流体的管。
6.一种制造具有超疏水表面结构的固态主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微细颗粒撞击金属体表面,金属体表面接收冲击能,使金属 体表面的形状变形,由此通过驱动颗粒喷雾装置在金属体表面形成微 米级突起和凹陷;
通过阳极氧化过程在金属体表面形成许多纳米级孔;
通过将设有纳米级孔的所述金属体浸没在一种非润湿聚合物材料 中并固化所述非润湿聚合物材料形成复型;
通过从复型移除金属体和阳极氧化物形成具有超疏水表面的所述 固态主体;和
将所述固态主体设置到用于引导流体的导流器的流体接触表面,
其中,所述固态主体的表面和水滴之间的接触角最高达160°。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复型具有许多突起,这些突 起由那些填充在所述金属体内形成的所述纳米级孔内的所述非润湿聚 合物材料负性复制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由相邻的、通过所述填充在金属 体内形成的纳米级孔内的非润湿聚合物材料负性复制而成的突起部分 地相互粘连而形成许多微米级群聚团。
9.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非润湿聚合物材料选自聚四 氟乙烯、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全氟烷氧基和它们的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固态主体具有柔性特征从而可 被应用到所述导流器的曲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浦项工科大学校产学协力团,未经浦项工科大学校产学协力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228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草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用于治疗隐匿型冠心病的药物





